logo

咨询热线

15755063059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山东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时间:2022-08-18 15:59:55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著名的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产生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 西汉董仲舒所提出的“五常之道”是指(  )

  A、天、地、君、亲、师

  B、仁、义、礼、智、信

  C、恭、宽、信、敏、惠

  D、温、良、恭、俭、让

  

  3、 “中体西用”论的雏形最早出现于(  )

  A、冯桂芬《校庐抗议》

  B、沈寿康《匡时策》

  C、张之洞《劝学篇》

  D、孙家鼐奏折

  

  4、 古代最宽的道路是(  )

  A、畛

  B、路

  C、涂

  D、道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  )

  A、词盛行于宋代

  B、行业禁忌

  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

  

  6、 把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  )

  A、商鞅

  B、慎到

  C、韩非子

  D、申不害

  

  7、 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现代化一西方化

  C、中国文化复兴一儒学现代化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8、 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净土宗

  B、禅宗

  C、律宗

  D、天台宗

  

  9、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 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  )

  A、鲁班传说

  B、黄帝传说

  C、伏羲传说

  D、李耳传说

  

  11、 我国发明的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时期。(  )

  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

  

  12、 现在北京的许多地名对原地名改进所用的方式是(  )

  A、谐音

  B、删字

  C、拆字

  D、缺笔

  

  13、 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  )

  A、汤显祖

  B、关汉卿

  C、王实甫

  D、洪N

  

  14、 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

  A、文化传统

  B、传统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5、 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抵制的“旧党”领袖是(  )

  A、苏轼

  B、欧阳修

  C、范仲淹

  D、司马光

  

  16、 周代的“三公”指的是(  )

  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太师、太傅、太保

  C、司徒、司马、司空

  D、尚书、中书、门下

  

  17、 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迭立并混战的局面,旧史通称这些政权为(  )

  A、五代十国

  B、春秋五霸

  C、五胡十六国

  D、三国鼎立

  

  1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这四句诗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对仗(偶)

  

  19、 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 提出古代大学教育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10月28-29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报名层次:
所报专业:
姓       名:
电       话: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免费资料”即可获取!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下载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