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

时间:2022-01-17 14:25:27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资料由山东自考网整理发布,更多山东自考报名、考试安排、成绩查询、毕业办理、政策动态、备考资料、历年真题等相关信息及资料可关注山东自考网获取哦!

 1.【答案】A

  【考点】鸦片战争的危害

  【解析】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所以答案选A。1843年中英在虎门签订《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望厦条约》是中美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是中法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所以BCD项不选。

  2.【答案】C

  【考点】鸦片战争的危害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英之间签订了《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美法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是中美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是中法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所以ABD项不选,答案选C。

  3.【答案】B

  【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析】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B。

  4.【答案】C

  【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随着外敌入侵,中国社会由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案选C。

  5.【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所以,以改良的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所以答案选B。

  6.【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解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所以ACD是正确选项。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决的是生产关系问题;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解决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所以B项错误。答案选B。

  7.【答案】B

  【考点】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所以答案选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义和团农***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ACD项不选。

  8.【答案】A

  【考点】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所以答案选A。经济技术的落后是重要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弱于日本、清政府没有持久战思想也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所以BCD项不选。

  9.【答案】B

  【考点】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解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所以答案选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的重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是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无关干扰选项,所以AC项不选。

  10.【答案】B

  【考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成《四洲志》,所以答案选B。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写了《救亡决论》一文,翻译了《天演论》;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所以ACD项不选。

  11.【答案】C

  【考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师夷长技以制夷”,揭示了我们学习的内容——长技,即军事和科学技术;学习的对象——西方;学习的目的——抵制西方,所以答案选C。学习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维新派的主张,所以ABD项不选。

  12.【答案】C

  【考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所以答案选C。

  13.【答案】A

  【考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所以答案选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提出者是冯桂芬;“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观点;所以BCD项不选。

  14.【答案】C

  【考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所以答案选C。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严复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周恩来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所以ABD项不选。

  15.【答案】D

  【考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康有为就发表演讲,称甲午海战后的中国正经历四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答案选D。面对危机,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严复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所以ABC项不选。

  16.【答案】D

  【考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灭种的危机感。梁启超这番话鲜明的体现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所以答案选D,ABC项不选。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