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755063059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山东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时间:2022-08-18 15:59:54 作者:储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

  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 (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4、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

  A、熹平石经

  B、广政石经

  C、御书石经

  D、二字石经

  

  5、 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时期是(  )

  A、商代

  B、周代

  C、秦汉

  D、魏晋

  

  6、 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是描述的我国哪一节日?(  )

  A、端午

  B、重阳

  C、中秋

  D、春节

  

  7、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木,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作者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孟子

  

  8、 春节的时候,人们往往用在年画中画上鱼在莲叶间戏游表示“连年有余”,用在门上画五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这里所用的表达心愿的方法是(  )

  A、比喻法

  B、象征法

  C、影射法

  D、谐音法

  

  9、 汉语中的“胡同”来源于(  )

  A、维吾尔语

  B、藏语

  C、布努语

  D、蒙古语

  

  10、 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越,必先会通”姿态的科学家是(  )

  A、王征

  B、徐光启

  C、李之藻

  D、焦循

  

  11、 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

  A、邹衍

  B、公孙龙

  C、惠施

  D、公孙衍

  

  12、华北平原有黄河和(  )水系,东部有泰沂山地,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A、淮河

  B、济水

  C、海河

  D、运河

  

  13、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人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4、 礼起源于(  )

  A、习俗

  B、祭祀

  C、宗教

  D、法律

  

  15、我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  )而言的。

  A、文化产品

  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D、文化内涵

  

  16、 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制度文化主要是(  )

  A、等级制度

  B、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

  C、官员考核制度

  D、世袭制度

  

  17、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

  B、顾恺之

  C、张萱

  D、张择端

  

  18、 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

  

  19、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观念说的都是(  )

  A、单主体性观念

  B、互主体性观念

  C、多主体性观念

  D、无主体性观念

  

  20、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沈括

  

立即获取您的专属学历提升方案!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考试时间:4月15—1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下载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