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山东地区 > 枣庄 > 正文
自考攻略

枣庄自考考试大纲00529文学概论

时间:2022-02-19 11:28:34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文学概论 精讲白皮书第一章 文学观念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世界、作家、文本、读者。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1)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渥兹渥斯、雪莱。

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教化说”“寓教于乐”说。(4)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艺术无功利、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康德、席勒、王尔德。(5)客观说是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物。(6)体验说是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憧憬人类的未来。(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文本:“文本”又称为“本文”,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

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文学文本的层面:(1)中国:言意两层面说(庄子;言意象三个层面说王弼、刘大櫆、姚鼐(2)西方:两层面说(但丁、黑格尔);四层面说(英加登)。(3)现在认为: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1)语言结构:约定俗成的,由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句法、词汇。

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

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包括语音层面、文法层面、辞格层面。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朱光潜。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基本类型:双声、叠韵、叠音、叠字、平仄和押韵。双声:两个字声母相同。踟蹰、崎岖、淋漓。叠韵:两个字韵母相同。窈窕、沧浪、彷徨。汉语语音有四声之分:在古代汉语中指平、上、去、入,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指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 词法、句法和篇法。

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词法,是说用词要贴切、生动和传神,不可移易。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古典诗文十分讲究句法,尤其注重句型和炼句。

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辞格层面: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包括:比喻和借代、倒装和反讽、对偶和反复。


第三章 文学的形象系统

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特性,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的特征性。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叫做“特征化”。文学典型的主要创造途径是特征化。(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这样,凡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总是通过

丰富多彩的性格刻画,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从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以生命形式呈现出无穷魅力;典型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的真实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的新颖性。

对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的理解:(1)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如:阿 Q 的“精神胜利法”。(2) 文学典型必须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如教材中阿 Q 性格中的十组矛盾着的侧面。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1)相互依存: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失去了典型人物,也就无所谓典型环境。如阿 Q 及其环境。(2)互动关系: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是逼迫人物行动的外部条件;典型人物可对环境起反作用。如《水浒》中的林冲。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3)生命律动: 意境创造的本质特征。(4)韵味无穷:它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

意境的分类:(1)刘熙载分类法:花鸟缠绵—明丽鲜艳的美;云雷奋发—热烈崇高的美;弦泉幽咽—悲凉凄清的美;雪月空明—和平静穆的美。(2)王国维分类法: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象征意象:是指表意作品中呈现的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1)哲理性:这是文学意象的本质特征。(2)象征性:这是文学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3) 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4)求解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

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真实的意念: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A.是指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B.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象征诗中所写景物,处处可见抽象思维介入的痕迹。(3)“意象应合”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我国明代学者何景明提出来的。

意象化的过程:(1)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好最佳的象征物。(2)准确把握对应点。在准确地把握对应点的工作中,加工象征物十分重要,一般说来常见的方法有:A.剪除不对应的部分,突出对应的部分。B.如果对应点不够,作家可以通过虚构细节、添设环境、创造气氛等手法,扩大和增添对应点,以求观念的完美表达。

C.拟人化的方法。

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1)寓言式象征意象:指通过一则故事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故事的主旨。(2)符号式象征意象: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第四章   叙事作品

叙事:是由人对外部世界的体验所推动的构造艺术世界的言语行为。

叙事作品:就是通过这种构造活动形成的物化形态。

时距:又称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作家安排时距常见的方法有:省略、 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省略的方式分以下几种:①明确省略,即在叙述中说明省略过去的时间。②暗含省略,不加说明而读者自己可以领会到故事中有一段不加叙述跳过去的时间。

叙述时间包括时距、次序和频率等方面。

叙述视角:也称为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第一、二、三人称、视角的变换。

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由于叙述视点可以游移,这种叙述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传统叙事作品采取的主要叙述视角是第三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的特点:(1)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由于叙述视点可以游移,这种叙述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2)第三人称叙述在叙述上享有充分的自由,但无所不知的全能叙述者显得虚假,并剥夺了接受者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是指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一个人物,从故事的参与者角度进行的叙述。叙述视角因移入作品内部而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

第一人称的特点:(1)故事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比故事中其他人物更易于理解。(2)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不知道的内容。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

几种不同的人物观念: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来进行区分的一种典型方式是福斯特的区分方法,即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今天把它分成五种:(1)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性格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2)表意型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狼和小羊”、“守株待兔”、“白雪公主”。(3)圆形人物: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4)典型人物:典型人物通常就称做“典型”。与上面所讲的“圆形”人物相比,典型更关注人物特征的历史文化根据和社会背景的真实性。(5)“性格”人物:这里所说的“性格”人物是特指中国古代叙事理论中所说的“性格”,即表现真实生动的性情气质,给人以感觉上的亲切逼真的人物。

为什么会出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1)不同的叙述者对接受者有不同的要求,但总的说来这些接受者都是由叙述者所设定的,是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倾听故事者。(2)真实的读者不可能完全达到这种理想接受者的理解,尤其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由于语境的差异,与隐含的理想接受者之间存在更大距离。

第五章   抒情作品

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

艺术情感和日常情感的关系:(1)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2)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读者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到的情感也不同于日常情感。日常情感既有开心的情感,又有不开心的情感,艺术情感只有愉悦的情感。

抒情原则:(1)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古典主义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思想倾向,理性主义一直是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代表人物布瓦洛。(2)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特别倚重情感。浪漫主义强调情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黄遵宪、郭沫若。

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要求以特定的声、色、味等去“暗示”、“阐发”微妙的内心世界。波德莱尔的“交感说”。4.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意象:也是语义最为暧昧的术语。在抒情理论中,可以粗略地将其理解为“心理画面”。

隐喻: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它是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抒情作品的特征:(1)题材与结构特征。(2)意象与主题特征。(3)文体特征。

抒情小品文的特征:(1)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2)它有两大特点:第一,在内容上高度自由——题材广泛,主题多样。第二,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文体丰富,表现方式不拘一格,篇幅可长可短。传统文献中的序、跋、记传、祭文、书信等都属于小品文。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的关系:(1)一方面,创作个性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2)另一方面,创作个性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我们又可以凭借作品所呈现的风貌来判断作家的创作个性。

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文采、情调、气势、氛围、韵味。

10.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情调:指作品中的情感格调。气势: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钟嵘:“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有清浊”。刘勰:“气有刚柔”。孟子:“养吾浩然之气。”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氛围:指弥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唐代司空图。

文学风格的特征:(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真正的风格是建立在创造力的基础之上的, 而非东施效颦的结果。(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作家的某种风格形成之后,在较长的时间里会保持其基本的风貌不变。(3)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风格因人而异,不可强同也不必求同,这是创作的固有规律。

文学风格的影响因素:(1)文学风格受时代风格的影响。(2)文学风格受民族风格的影响。(3)文学风格受地域风格的影响。(4)文学风格受流派风格的影响。

文学流派的形成有不自觉和自觉两种情况:(1)前者是自然形成的,既无组织,也无纲领,甚至可能是跨时代、跨国界的。(2)后者是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组织、有纲领,甚至有同人刊物和出版社,那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


第七章   文学创作

作家应该具备的素质:(1)文化修养。A.作家应该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积累。B.作家应该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比较娴熟的技能。C.由于作家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并负载着教育人的使命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作家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一个境界较高的人。D.作家还必须具有对文学的特殊爱好。(2)作家的独特素质。A.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B. 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而一般人对这些则经常是熟视无睹。C.作家对于语言也有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文艺创作心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艺术直觉、艺术灵感、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

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艺术灵感:则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艺术情感:就是创作和接受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艺术想象:是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艺术想象的特点:形象性、主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

科学想象与艺术想象的区别:(1)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活动。(2)科学想象是发现的过程,艺术想象则是创造的过程。

艺术想象的类型: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再造性想象:就是主体对他所要描写的事物形象的复现。

创造性想象:在回忆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相似性想象(类比性想象):即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安排故事情节、设计作品结构,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是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的一般步骤:(1)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艺术构思的过程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2)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在叙事作品中主要是人物形象,他的肖像如何,性格如何,甚至有何癖好都应有详细的构想。(3)情节的演变发展。10.语言运用的要求:(1)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2)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3)语言表达要有独创性。

11.修改与润色:(1)提高性的修改润色。作品完成后作家大体满意,只是出于精益求精的目的,再加以修改润色,追求完美无缺。(2)纠谬性的修改润色。作家创作出一部作品之后,或是听取了别人的意见,或是出于自己的发现,他觉得作品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做大的改动。


第八章   文学接受

文学接受者应具备的内在素质:(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应具有的特点:(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期待视野的分类:(1)文学的期待。文学的期待是指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质方面的期待。(2)生活的期待。生活的期待是指读者对作品生活内蕴与思想意义方面的期待。(3)价值的期待。价值的期待是指读者从接受动机与需求中产生的对作品价值的整体期待。

审美效果: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文学审美效果的表现:(1)精神的享受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展。

(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1)印象式批评。这是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或三言二语、点到即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比喻表达感受。(2)诠释式批评。这是以诠解词句、闸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法。(3)评点式批评。即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一种批评方法。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李卓吾评点《西厢记》,都是运用这种批评方法的成功典范。

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1)英美新批评派批评。主张作品中心论,反对浪漫主义表现论和传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情感与想象的世界。(2)精神分析批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艺术即做梦,是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达成。

(3)神话原型批评。弗雷泽《金枝》、荣格“集体无意识”、弗莱。(4)结构主义批评。索绪尔开创,对语言形式方面的研究。(5)接受美学批评。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一般认为姚斯的论文《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为其开端。“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6)女性主义批评,又译为女权主义批评。它的基本出发点是性别与社会性别,核心宗旨是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是对传统价值观与文学批评传统某种程度的颠覆与质疑。(7)后结构主义批评, 又称解构主义批评或消解式批评。(8)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是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相结合,是融合了历史批评的美学批评。


第九章   文学的源流

关于文艺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和劳动说。

模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它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善于模仿,艺术即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艺术是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合理之处: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存在问题:它把模仿看成是人的本能。

巫术说:是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上,提倡者有:爱德华·泰勒、弗雷泽。可取之处:它看到了原始艺术的使用功利价值。存在的问题:其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游戏说: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代表:康德、席勒、斯宾塞。合理之处:指出了艺术活动的超功利性质。存在问题:它把游戏的原因解释为人的本能。

劳动说:即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可取之处:其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基础之上,它比其他理论更切近问题的本质。存在问题:它们对艺术起源的复杂的多元混合的因素,做出了较为单一化的处理和解释。代表人物:普列汉诺夫。“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话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文学自身发展状况:(1)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文学发展是有它必然的历史继承性的。(2)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同样也离不开革新。真正的继承已经包含着部分的革新因素,而革新在摆脱文学传统的束缚时一定程度上又总与传统保持着血缘的继承关系。(3)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文学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对本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与革新,而且还受制于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取。

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1)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总是出现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交流的同时或之后,而地域、语言上的接近,则有助于文学相互交流的产生和扩大。(2)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愈是相似,它们的文学愈能相互影响。大致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相类似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都会强化不同民族间的文学共鸣,产生交互作用。(3)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也就是说,由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一民族对他民族文学的影响往往比自己受到对方的影响要大些。

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文学流派的特点:(1)它们都包括了一批作家,他们相对独立,但又总是一作家集群。(2)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对文学问题抱有大致相近的看法。(3)一个文学流派的作家的审美追求与艺术风格大抵近似。

文学流派的产生:(1)对一个大作家或有特色的作家的仰慕所引发的模仿、学习往往会造成一批文学观念、艺术志趣相近的作家群体,这种情况常成为文学流派形成的契机。(2)后人的一种追认。可以说文学史上相当一批文学流派是文学史家研究、分析、界定的结果。(3)它们往往在自觉的文学观念和美学追求中形成。(4)近现代以来文学流派的产生往往是受到时代思潮与哲学观念的很大影响。(5)文学流派的产生往往还是文学思想、观念冲突和斗争的结果。


以上就是枣庄自考考试大纲00529文学概论的全部内容,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关于自考的备考资料,助力自考上岸。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