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1年10月山东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与答案

时间:2021-07-24 14:52:33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导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备考,山东自考网小编给大家整理汇总了一份2021年10月山东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与答案,帮助大家记忆相关考点,帮助大家巩固复习效果!

  2021年10月山东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

  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

  【参考答案】:A

  2、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 (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C

  3、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参考答案】:C

  4、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

  A、熹平石经

  B、广政石经

  C、御书石经

  D、二字石经

  【参考答案】:A

  5、 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时期是(  )

  A、商代

  B、周代

  C、秦汉

  D、魏晋

  【参考答案】:C

  6、 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是描述的我国哪一节日?(  )

  A、端午

  B、重阳

  C、中秋

  D、春节

  【参考答案】:D

  7、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木,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作者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孟子

  【参考答案】:D

  8、 春节的时候,人们往往用在年画中画上鱼在莲叶间戏游表示“连年有余”,用在门上画五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这里所用的表达心愿的方法是(  )

  A、比喻法

  B、象征法

  C、影射法

  D、谐音法

  【参考答案】:D

  9、 汉语中的“胡同”来源于(  )

  A、维吾尔语

  B、藏语

  C、布努语

  D、蒙古语

  【参考答案】:D

  10、 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越,必先会通”姿态的科学家是(  )

  A、王征

  B、徐光启

  C、李之藻

  D、焦循

  【参考答案】:B

  11、 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

  A、邹衍

  B、公孙龙

  C、惠施

  D、公孙衍

  【参考答案】:A

  12、华北平原有黄河和(  )水系,东部有泰沂山地,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A、淮河

  B、济水

  C、海河

  D、运河

  【参考答案】:C

  13、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人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参考答案】:D

  14、 礼起源于(  )

  A、习俗

  B、祭祀

  C、宗教

  D、法律

  【参考答案】:A

  15、我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  )而言的。

  A、文化产品

  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D、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D

  16、 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制度文化主要是(  )

  A、等级制度

  B、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

  C、官员考核制度

  D、世袭制度

  【参考答案】:B

  17、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

  B、顾恺之

  C、张萱

  D、张择端

  【参考答案】:D

  18、 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

  【参考答案】:A

  19、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观念说的都是(  )

  A、单主体性观念

  B、互主体性观念

  C、多主体性观念

  D、无主体性观念

  【参考答案】:B

  20、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沈括

  【参考答案】:C

  21、 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  )

  A、整体系统

  B、综合系统

  C、系统工程

  D、阴阳体系

  【参考答案】:A

  22、 吐蕃民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  )

  A、云贵地区

  B、新疆地区

  C、西藏地区

  D、甘肃地区

  【参考答案】:C

  23、 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参考答案】:B

  24、 苟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  )

  A、《礼论》

  B、《正论》

  C、《天论》

  D、《乐论》

  【参考答案】:C

  25、 唐代以后通行的字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参考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精神文明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所造成的(  )

  A、物质财富

  B、精神财富

  C、社会关系

  D、审美观点

  E、经济文化

  【参考答案】:B,C

  2、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包括(  )

  A、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B、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C、严密的人身控制

  D、一切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E、地方官员有充分自治权

  【参考答案】:A,B,C

  3、 下列选项属于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有(  )

  A、《三字经》

  B、《千字文》

  C、《百家姓》

  D、《诗经》

  E、《烈女传》

  【参考答案】:A,B,C

  4、 北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曾进行大规模的灭佛,主要有(  )

  A、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

  B、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时期

  C、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

  D、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A,D

  5、 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有(  )

  A、农业

  B、制陶

  C、火的使用

  D、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E、甲骨文

  【参考答案】:A,B,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化事象

  【参考答案】:

  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P7)

  2、人生仪礼

  【参考答案】:

  人生仪礼是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一个家庭成员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举行的仪礼,一般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3P146)

  3、 通漕四渠

  【参考答案】:

  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1P31)

  4、“大一统”意识

  【参考答案】:

  “大一统”意识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荣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经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2P51)

  5、毕昇

  【参考答案】:

  毕昇,宋仁宗时期(11世纪中叶)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3P15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参考答案】:

  (1)环境标志,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有差异;(2)性别标志,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

  (3)体型标志,人体高矮胖瘦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

  (4)年龄标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服装的样式、颜色等有所不同。

  2、汉代以后为什么能够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

  【参考答案】:

  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充分显示了中国人以农立国的政治天才和文化天才。汉代统治者把发展农业当做“理国之道”,由帝王颁令劝农,祀社稷、祷雨水、定岁时、议庆典,鼓舞天下农夫勤劳耕作。在这个时期,兴修水渠、发明改造农具、改善耕作技术、撰写农书、移民屯田和开垦边荒等,被看成是社会大事。农耕区的范围随之扩大,岁时娱乐渐成风俗,农业文化日益兴隆。

  3、 中国的“大一统”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予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已接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群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周王朝对于那些千里之外的人群,虽不强迫他们服从自己,但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合法。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耀。“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4、 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参考答案】: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是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一西方化”,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一无是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全盘西化。“儒学复兴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文化复兴一儒学现代化”。“综合创新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5、 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参考答案】:

  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2)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参考答案】: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它们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对补充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游牧民族迁徙多、定居少,他们没有办法和精力积累更多的固定财富,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他们在骑马、养马和使用马拉车的技术上,有许多领先之处;他们常年迁徙,还起到沟通不同文化的作用。此外,他们对异文化的不断吸收与共享,也造成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我国发达的农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是受到了游牧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的影响的。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官营、民营手工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商贸易。从中国文化的整体看,不管是上层经典文化或中、下层民俗文化,都是这种农业文明的历史产物。中国文化的诸多特性其核心特征就是农业文明。

  2、 试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所形成的农政思想其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孔子把“足食”放在统治者管理国家策略的首位,这是一种明确的农政言论。儒家一直把人口兴旺、农业发达当做管理国家的政治纲领。到唐代,经济昌盛、文化开放,我国再度呈现出东方农业大国的恢弘气象。这一时期农政思想更加兴盛。《开元占经》、《四时纂要》是此阶段较重要之文献。宋元明清时农政思想仍占有很大优势。

  以上就是2021年10月山东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的全部内容,2021年10月山东自考为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已经报考的考生要做好复习备考。如果您还想查看更多有关山东自考的内容,如模拟试题、复习备考、报考指南、政策动态等,可以关注山东自考网。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