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大学语文》自考模拟题一【2021年10月】

时间:2021-04-21 17:09:35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 B】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 【A 】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 【 D】

  A.杂文

  B.驳论文

  C.讲话

  D.文艺专论

  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 【 A】

  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

  B.如何礼贤卞士

  C.如何报效知己

  D.如何求取功名

  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igrave;)云形象的是 【B 】

  A.停杯投箸

  B.抽刀断指

  C.背诵《汉书》

  D.杀妾食肉

  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C 】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西湖七月半》

  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C】

  A.对比

  B.类比

  C.烘托

  D.象征

  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 【C 】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B 】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A 】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D 】

  A.对比反衬

  B.象征暗示

  C.类比彰显

  D.侧面烘托

  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 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B 】

  A.雄奇飘逸

  B.沉郁顿挫

  C.通俗易懂

  D.清朗峻爽

  16.《鹧鸪(zhegrave; gǖ)天》中,体现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 【C 】

  A.同来何事不同归

  B.头白鸳鸯失伴飞

  C.旧栖新垅(lǒng)两依依

  D.谁复挑灯夜补衣

  17.《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 【C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D.民众革命运动的巨大声威

  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 【B 】

  A.借景物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典故抒情

  19.《苦恼》的主旨是 【D 】

  A.反映****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

  B.揭示****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

  C.反映****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D.揭示****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20.《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叙述故事的基本笔法是 【D 】

  A.夹叙夹议

  B.幽默风趣

  C.充满激情的抒写

  D.不动声色的白描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A

6.A7.B 8.C 9.C 10.C

11.B 12.A 13.D 14.A 15.B

  16.C 17.C 18.B 19.D 20.D

  1.[解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出自庄子的《秋水》一文,是作者“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思想认识的体现。答案为B。

  2.[解析]《咬文嚼字》一文借韩愈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一例,来说明斟酌文字与表达感情的关系。答案为A。

  3.[解析]《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从而得出“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的人生基本理念。答案为A。

  4.[解析]《咬文嚼字》一文,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是一篇文艺专论。《散文创作谈》是秦牧的作品,文体也是文艺专论。答案为D。

  5.[解析]庄子以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为例,发出“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的感叹,从而阐明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道理,是例证法论证方式。五帝、三王等人是同属“自多”者,因此B、C、D项错误,答案为A。

  6.[解析]《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展现了冯谖的报效知己、深谋远虑和孟尝君的礼贤下士,但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孟尝君的政治地位是如何得到巩固的。即答案为A。

  7.[解析]文中以南霁云抽刀断指、抽矢射塔描写了他嫉恶如仇、忠贞刚烈的性格特征。C、D项是张巡所为。答案为B。

  8.[解析] “胡服”是不同于汉族服装的服饰;“骑射”也异于兵车布阵,赵武灵王欲“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变革。答案为C。

  9.[解析]《先妣事略》以母亲生前琐事刻画了母亲形象,B、D项错误。以母亲娘家等“外人”的行为表现等来写母亲的特征,属于烘托表现方法。答案为C。

  10.[解析]本文借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标榜了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即“看月而人不见其看风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A、B项指“凑热闹”的俗气,D项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答案为C。

  11.[解析]“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A项是“昏暗灯光”的象征意义,D项是“我的心灵的灯”的象征意义。答案为B。

  12.[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风格婉曲;从思想上说,境界深远,意在言外。答案为A。

  13.[解析]诗文开头,以罗敷的服饰,及行者、少年、耕者等人对罗敷的美貌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罗敷美貌,其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侧面烘托。答案为D。

  14.[解析]A项中作者借“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行为举止,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B项喻仕途艰难,C、D项借典表达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答案为A。

  15.[解析]杜甫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内容深厚博大,表现手法蕴藉沉著,从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答案为B。

  16.[解析]“旧栖”指生者所住,“新垅”指死者所葬,“两依依”则指出作者与亡妻之前的深情早已超越了生死。A、B项描述丧妻之痛,D项是对亡妻的怀念。答案为C。

  17.[解析]“火山”隐喻民众,“火山爆发”隐喻民众的革命风潮。D项是“霹雳”的象征意义。答案为C。

  18.[解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每节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包蕴着特定思想群。通过这些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的真挚感情。答案为B。

  19.[解析]《苦恼》一文借写马车夫姚纳无法诉说自己内心苦恼而最终只有和小母马诉说的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答案为D。

  20.[解析]本文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表现了身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一生,语言平实流畅,在不动声色中见出深味。答案为D。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