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第1题 试述先秦礼法之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异同。
【正 确答案】 先秦礼法之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不同之处: (1)历史时期不同。先秦礼法之争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清末礼法之争是在封建社会解体过程中。 (2)代表利益不同。先秦礼法之争是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礼治与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之争;清末礼法之争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法治观的礼教派与代表资产阶级 的法治观的法理派之间的冲突。 (3)争论的结果不同。先秦礼法之争的焦点在于是以奴隶主贵族的传统的“礼治”还是以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来治理国家,其实质是“儒法之争”;清末礼法 之争在于立法宗旨的不同,即采取旧的纲常名教还是采取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理论作为立法宗旨的问题,要不要用国家主义取代家族主义的问题,实际上是“法法之 争”。 (4)争论的结果不同。先秦礼法之争的结果是法治理论取得了胜利,秦国以法家理论为指导逐步强大,统一了中国;清末礼法之争的结果是以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 而告终,新刑律中不断加入有关纲常名教的条文,沈家本也被迫辞去修律大臣的职务。 两次礼法之争的内在联系:清末法理派的礼是从先秦传统的礼发展而来。因此,两次礼法之争中的礼是一脉相承的。两次礼法之争都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先秦礼法之争导致秦王朝统一了中国;近代礼法之争导致了“中华法系”的瓦解。
第2题 论述西周“明德慎罚”的思想。
【正 确答案】 (1)“明德慎罚”思想是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在吸取殷商因“重刑辟”灭亡的教训后提出的。所谓“明德”,是指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的意思。而“慎罚”是 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2)“明德”要求统治者本身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不可骄奢淫逸;要了解一点小民的疾苦,并对症下药;必须重视小民的力量,适当满足他们的要求。其实质 并非是由于周公等奴隶主贵族心地仁慈,而是由于“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可以长久地“保享于民”,从而实现统治者自身的利益。 (3)“慎罚”的主要内容是:①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待那些故意犯罪和惯犯,要从重惩处,虽然是小罪也应处以重刑。而对那些过失犯罪和偶犯则 从轻处理,虽然有大罪也可减刑。②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针对殷商的“罪人以族”,滥施族刑,强调“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只惩罚罪犯本人。③反对 乱罚无罪,杀无辜。④刑罚适中。就是用刑“不过”,又无“不及”,刑当其罪。 (4)周公的“明德慎罚”说,虽然只是适应周初政治形势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特别是 它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山东自考《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练习试题:填空/选择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随堂练习试题及答案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重点试题及答案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练习试题及答案
03-14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二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三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三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