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题 论述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正确答案】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关系。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关系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实质上是传道和修德的关系,是品德教育和品德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制约和影响着其他关系,其他关系都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一主要关系。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是根据社会需要与受 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规律及需要确定的。因此,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就其实质来说是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是一种社会性矛盾,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思想道德要 求、受教育者品德社会性发展需要同其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反映。这一主要矛盾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并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矛盾,其他矛盾都服从于和 服务于这一主要矛盾。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常常代表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一般说来,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德育过 程的主要矛盾中,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常常代表旧的、比较稳定的一面,所以,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二 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否定。在德育过程中,正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需求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的不断产生和 解决,才不断地将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完成德育任务,达到德育目标。
德育过程的特殊矛盾决定着德育过程的特殊本质,德育过程的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 品德,形成其完整的品德结构,以便把受教育者个体纳入到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道德等关系中去,成为思想道德行为主体,既与他人、社会和自然达成一 致,又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德育过程既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道德的传道过程,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道德继承过程,既是一定社会或阶 级、民族的思想道德的个体化、个性化过程,也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社会化、阶级化、民族化的过程,即受教育者不断接受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 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所要求的品德,成为能适应和参与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伦理道德生活和创新 的社会生活,合乎一定社会或阶级、民族角色身份要求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总之,德育过程既是个体品德社会化或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性化的过程;而个体品德社会化或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正是通过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性化的过程实现的。德育过程是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性化和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社会化的统一过程。
第2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规范性原则、依据、要求。
【正确答案】 规范性原则要求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以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应科学化、制度化,克服人治思想和盲目性、随意性,使管理者和全体成员都按规律、章程、规矩办事和行动,形成井然有序的学校及其德育秩序、良好的校风和育人环境,成为培养教育学生,形成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规范性阵地。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运用制度进行管理。才能使学校及其德育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职责分明,奖惩合理,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建立正常稳定的学校及教育工作秩序,为提高学校教育、学校德育质量创造必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建立一套行为规范,使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化,并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主 要是国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提倡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行学生守则和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的学生必须遵循的一些常规制度和要求。学校及其德育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职员工要按照行为规范办事和行动,使 自己的工作、思想和言行合乎规范的要求,达到规范化,并对学生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学校及其德育中的各项工作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力求做到典范化,务求使 之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学校中的一切设施和环境也应力求规范化,以使学生在规范化的设施和环境中受到陶冶,促进品德健康成长;要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 训练,使他们懂得和遵循基本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形成良好的校风。校风是学校集体作风、学风和教风的结合体,是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和表现。校风对人们思想言行有着巨大的同化、 影响和制约作用。校风有良莠之分。校风是受社会影响制约的,但经过长期的努力建设,良好校风是可以形成的。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校风在学校及其 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教育和训练措施,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创造和形成一种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校风,进而运用它去影响和规范全 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发挥它在学校及其德育管理中的作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山东自考《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练习试题:填空/选择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随堂练习试题及答案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重点试题及答案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练习试题及答案
03-14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二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三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三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