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山东地区 > 枣庄 > 正文
自考攻略

枣庄自考考试大纲120402行政管理学

时间:2022-02-19 11:27:25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考点 01:我国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

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

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

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行政文化

考点 02:行政权力的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考点 03: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

主体是公共机构,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活动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考点 04: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主要体现

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考点 05: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考点 06: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

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权力关系

国家中央和联邦成员单位的权限是固有的。

联邦政府在全国只拥有相对的权力。

联邦成员单位的权力为宪法所明确规定。

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全国有统一的宪法、统一的机关体系。

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作为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考点 08: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西方发达国家权力下放或地方分权化趋势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权力下放或地方分权化趋势。分权改革的内容在联邦制国家与单一制国家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都朝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中央与地方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相互依存度提高。

(二)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原因

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考点 09: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

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范围

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健全和完善对地方行政权力的监督

考点 10:有限政府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考点 11: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

(一)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特征(全能政府)

1.集中计划管理    2.微观直接管理

3.不适当地强调阶级斗争职能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弊端

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2.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4.容易产生腐败

考点 12:我国行政职能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由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相结合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考点 13:我国行政职能关系的转变主要表现

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理顺政企关系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考点 14: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方向

1.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2.强化市场监管

3.创新社会管理    4.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5.建设法治政府

考点 1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1.提出设置的理由,设计出初步方案    2.对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设置方案的批准    4.对设置方案的实施

考点 16: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2.行政机构内部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考点 24: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经验

1.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    2.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

3.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4.坚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

5.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    6.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

考点 25:行政沟通行为

(一)五种基本形态

环式、链式、轮式、Y 式和全通道式。

(二)行政沟通的方式

口头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沟通

考点 26:信息公开化的作用(功能)

1.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    2.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    4.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考点 27: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2.决策方案的设计

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    4.决策方案的实施

5.决策效果的评估

考点 28: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一)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决策方案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决策方案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二)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考点 29:行政执行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

1.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    2.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

3.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    4.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达到标准的方法

考点 30:行政监督的特点及意义

(一)行政监督的特点

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公务员的督促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公务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

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


(二)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

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有利于防止腐败和建设廉洁政府。

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考点 31 电子政务的功能

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有利于行政管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考点 32: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

1.勤政(核心)    2.廉政    3.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4.实事求是,科学行政    5.热情待人,协调行政

考点 33:依法行政内容

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    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考点 34:以德行政内容

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    2.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

3.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    4.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考点 35: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

(一)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

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    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

3.运行机制的不同    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

(二)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共同精髓

实现责任行政是共同目标

具有共同的基本功能

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考点 36: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1.责任落实作用

2.比较优化作用

3.计划辅助作用

4.监控支持作用

5.民主教育作用

6.吸引资源作用


考点 37: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

1.制定计划    2.初步调查    3.管理控制评估

4.详细评估    5.撰写评估报告

考点 38: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

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    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

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    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


考点 39: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分析

1.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2.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3.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4.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考点 40: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

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提高行政绩效,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考点 41:西方国家行政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市场经济发达,社会中介组织成熟,产权制度明确,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明晰,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行政系统中来。

信息产业的发达,改变了传统的行政价值与观念,为行政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制度创新能力强。每一次行政发展都是一次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而且有助于推动下一轮行政改革,实现下一轮行政发展。

考点 42:行政发展的动力分析

(一)行政发展动力的含义

行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来自于行政体系与行政环境相互适应的需要。

(二)外部动力的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文化因素    4.技术因素

(三)内部动力的因素

1.行政组织的演化    2.组织分工的细化    3.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考点 43:行政发展的阻力分析

(一)外部阻力的主要因素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二)内部阻力的主要因素

1.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因素    2.公务员的阻力

3.行政文化的制约

考点 44:行政改革的内容

功能调整。即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对政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重新定位。

结构重组。主要指行政权力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

行为变革。行为变革主要是指对行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造和更新。

考点 45:中国特色行政发展道路的特征

1.立足于中国国情    2.坚持行政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

3.坚持渐进式改革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 6.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以上就是枣庄自考考试大纲120402行政管理学的全部内容,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关于自考的备考资料,助力自考上岸。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