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山东自考《伤寒论》章节习题及答案:第1(3)章

时间:2022-12-28 11:36:52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山东自考《伤寒论》章节习题及答案:第1(3)章

二、 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失溲:指二便失禁

2.时瘛(音纵):瘛,指收缩。#,松弛之意。时瘛#,指阵发性手足抽搐。

3.若火熏之:象烟火熏过一样,用来描述患者肤色晦暗

4.脉若静:静,静止,未变之意。脉若静,指脉象与证候尚未发生变化。

5.欲作再经:指将传经于阳明。

6.风家:指常受风患病者。

7.不了了:指病证绝大部分已经消除,但仍留有不舒适的感觉。

8.口父咀:古代制剂法,将药用口咬细。在此指将药物碎成小块。

9.翕翕发热:翕,和顺之意。翕翕发热,形容发热轻而温和。

10.絷絷(音折):小雨不辍也。形容微汗,皮肤潮润。

11.臭恶:指有特殊气味或不良气味的食品。

12.欲救邪风:救,解除、治疗之意。邪风,即风邪。欲救邪风,指治疗风邪引起的太阳病。

13.先其时:指在发热汗出之前。

14.解肌:解除肌表之邪。

15.识:记住之意。

16.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17.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18.遂漏不止:遂,因而,于是。漏,渗泄不止。全句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19.小便难:小便量少而且不畅。

20.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21.阳气重:指阳气郁遏较重。

22.筋惕肉p:指肌肉跳动。

23.噎:指咽喉部有气逆梗阻感。

24.淋家:淋,指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尿道涩痛之证。淋家,指久患淋证之人。

25.寒栗而振:即寒战。

26.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27.Y:蛔之古体字,即蛔虫。

28.心下有水气:心下,即胃脘部。水气,病理概念,即水饮之邪。

29.熬:“熬,干煎也”,与烘、炒、焙近意。

30.如疟状:指发热恶寒呈阵发性,发无定时,似疟非疟。

31.清便欲自可:同圊,厕所之古名,此处作动词用。欲,同尚字。自可,如常之意。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32.脉微缓:微非指脉象微弱,乃稍微,略微之意。脉微缓,指脉不浮紧,而趋于和缓

33.阴阳俱虚:此处阴阳,指表里而言。阴阳俱虚,即表里皆虚。

34.温针:是针刺与艾炙合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时,针刺一定穴位,将艾绒缠于针柄上点燃,以使热气透入穴位。

35.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36.骨髓:代表深层,指在里。

37.虚烦:虚,是与有形之邪为实相对而言;烦,心烦。虚烦,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38.心中懊: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39.胸中窒:窒,塞也。即胸中有堵塞不适之感。

40.心中结痛:心中因热邪郁结而疼痛。

41.更行:更,再也:行,用也。更行即是再用之意。

42.叉手自冒心:两手交叉 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43.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44.烧针:将针体在火上加热后刺入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45.头眩:头晕目眩。

46.核起而赤:指针处因寒闭阳郁而见局部红肿如核。

47.动经:扰动经脉。

48.振振欲擗地:肢体颤动 欲扑倒于地。擗同仆,跌倒。

49.反动:反,复、又之意。反动即复动。

50.胃中有邪气:此外指腹中有寒邪。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