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1年山东省自考犯罪学(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时间:2021-12-24 17:40:20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内容由山东自考网整理发布,更多山东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毕业、真题等相关信息可关注山东自考网或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网站获取详细信息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 B )

  A.犯罪统计学 B.犯罪社会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生态学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惩罚罪犯 B.预防犯罪

  C.矫正罪犯 D.分析罪因

  3.指导我国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实用主义哲学

  C.经验主义哲学 D.功利主义哲学

  4.在欧洲犯罪研究史中未能形成系统的犯罪研究理论和较完整的犯罪学科体系的历史阶段是( A )

  A.18世纪以前的封建神学时期 B.18世纪中叶的古典犯罪学时期

  C.19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 D.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

  5.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 B )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B.边沁学说的核心

  C.康德学说的核心 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

  6.在古希腊学者的眼中,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 B )

  A.原罪的表现 B.恶性的表现

  C.无知的表现 D.无礼的表现

  7.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让被试进行规定的角色扮演,并观察其互动活动,以分析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A )

  A.模拟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回归实验法

  8.典型调查区别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 B )

  A.强调配额 B.强调推论

  C.强调分类 D.强调观察

  9.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发案多的犯罪类型是( D )

  A.性犯罪 B.经济犯罪

  C.暴力犯罪 D.财产犯罪

  10.在下列犯罪的诸属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的是( B )

  A.阶级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政治性

  11.在各国的犯罪统计中,侵犯人身犯罪的多发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犯罪高峰的主要因素是( D )

  A.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 B.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

  C.犯罪控制的弱化 D.敌对势力的破坏

  13.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对的是( D )

  A.建国初期的犯罪形势 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

  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 D.改革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

  14.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的是( D )

  A.为朋友两肋插刀 B.不自由勿宁死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唯利是图

  15.将犯罪人划分为报复型犯罪人、贪利型犯罪人、淫欲型犯罪人、游戏型犯罪人的依据是( B )

  A.社会学标准 B.心理学标准

  C.人类学标准 D.生物学标准

  16.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 C )

  A.犯罪行为 B.犯罪现象

  C.犯罪原因 D.犯罪对策

  17.犯罪学认为,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 B )

  A.第一位原因 B.第二位原因

  C.第三位原因 D.第四位原因

  18.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条件的是( C )

  A.有杀伤力的工具 B.被害人的疏忽大意

  C.犯罪人的贪欲 D.无监控的车站码头

  19.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宏观社会环境范围的是( A )

  A.学校环境 B.市场经济环境

  C.司法环境 D.阶级斗争环境

  20.下列诸项中,易发生扒窃案的场所是( B )

  A.公寓的卧室 B.集贸市场

  C.办公室 D.学校教室

  21.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均为( C )

  A.生理的需要 B.物质的需要

  C.精神的需要 D.繁衍的需要

  22.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女性犯罪中多见的犯罪类型是( B )

  A.扒窃 B.抢劫

  C.投毒 D.伪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3.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又会受到侵害,这种侵害及过程被称为( B )

  A.初次被害 B.再次被害

  C.重复被害 D.多次被害

  24.犯罪预测的特点包括现实性、主导性和( D )

  A.逻辑性 B.前瞻性

  C.结构性 D.结果可变性

  25.将犯罪预测分为宏观犯罪预测和微观犯罪预测的依据是( A )

  A.预测的空间范围 B.预测的时间范围

  C.预测的手段 D.预测的内容

  26.狭义的犯罪预防专指( A )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全面预防

  27.通过加强特种物品和危险物品管理抑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属( C )

  A.保护性预防 B.疏导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 D.控制性预防

  28.古典犯罪学派主张( D )

  A.通过心理疏导预防犯罪 B.通过隔离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

  C.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预防犯罪 D.通过刑罚预防犯罪

  29.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 B )

  A.加罗法洛 B.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

  C.萨瑟兰 D.史蒂文·拉布

  30.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手段中,最具强制性的是( B )

  A.政治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包括( ABD )

  A.访谈法 B.问卷法

  C.现场调查法 D.文献法

  E.实验法

  32.下列诸项中,关于我国犯罪现象表述正确的有( BC )

  A.1981年,党中央做出了《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

  B.1956—1965年是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侵犯财产犯罪是我国最主要的犯罪类型

  D.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黑社会犯罪问题突出

  E.卖淫、嫖娼、吸毒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33.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BCDE )

  A.根据体格性格分型说,肥胖型人犯诈骗罪的较多,而犯暴力罪的较少

  B.英国犯罪学家格林和美国犯罪学家胡顿继承了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研究

  C.根据性染色体畸变说,XYY染色体结构的人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D.龙勃罗梭认为,天生犯罪人是隔代遗传导致的

  E.测量是犯罪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34.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写道:“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的暴行,刑罚应当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的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这段话包含的刑罚的原则和理论有( ABCDE )

  A.罪刑相适应 B.罪刑法定

  C.刑罚人道化 D.刑罚的公开性

  E.刑罚的及时性

  35.下列关于社会解组理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ABDE )

  A.它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成果

  B.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犯罪问题

  C.它是对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现象的一种解释

  D.它揭示了不同社会生态区域的犯罪现象不同的规律

  E.它开启了用社会生态学理论研究犯罪的先河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l8分)

  36.菲利:菲力是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和犯罪学家,也是实证派犯罪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著名的“犯罪三原因论”和犯罪饱和法则,对犯罪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7.文献法:也称历史法,是指通关过查阅档案、书籍、报刊、文件、统计等既成材料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

  38.犯罪暗数;又称黑数、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一般分为绝对暗数和相对暗数。

  39.犯罪的辐射律: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等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逐步扩散的现象。

  40.特尔菲法:是指以匿名方式轮番咨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一种经验判断方法。

  41.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发挥各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又发犯罪的因素,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自然犯罪的概念及其提出的意义。

  犯罪是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提出来的。加罗法洛认为凡是违反了同情和正直这两种道德情操的行为就是自然犯罪。“自然犯罪”是超越时空的概念,有利于刑法的统一或指定国际法。

  43.简述犯罪人的文化特征及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犯罪人的文化水平对其是否犯罪没有直接影响,但对其实施何种犯罪和选择什么手段犯罪,却有着直接影响。犯罪人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文化素质高的人多实施智能犯罪,而文化素质低的人多实施传统犯罪。一种是收不良文化影响的人,具有强烈的反社会倾向,易实施多种犯罪行为。

  44.简述刑罚的个别化理论。

  刑罚的个别化理论是实证学派犯罪预防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只有针对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刑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作用。因此主张首先对犯罪人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犯罪人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刑罚的,也包括保安处分的,还包括其他社会性措施。

  45.简述社区预防的具体措施。

  1、发展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

  2、增进邻里亲和性,减少矛盾冲突。

  3、指导友伴交往,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友伴关系

  4、积极开展创业指导

  5、对违法劣迹的青年进行特殊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论年龄与犯罪的关系。

  1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人犯罪行为特征不同。

  2犯罪的高峰年龄

  47.运用日常活动理论解释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日趋增长的现象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