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1年山东省自考《犯罪学(二)》模拟试题

时间:2021-12-23 17:22:21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内容由山东自考网整理发布,更多山东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毕业、真题等相关信息可关注山东自考网或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网站获取详细信息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和广义犯罪学的区别主要在( )

  A.研究手段上

  B.研究对象上

  C.研究方法上

  D.研究难度上

  2.标准化程度高、综合性强和时空涵盖面广是( )

  A.现场调查法的特点

  B.社会调查法的特点

  C.统计研究法的特点

  D.文献研究法的特点

  3.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恶性的表现,若要对其加以控制,必须依靠( )

  A.法律

  B.武力

  C.权威

  D.道德

  4.在加罗法洛的犯罪学论著中,最著名的是( )

  A.《犯罪人论》

  B.《犯罪社会学》

  C.《论犯罪与刑罚》

  D.《犯罪学》

  5.犯罪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 )

  A.定性的观点

  B.定量的观点

  C.系统的观点

  D.局部的观点

  6.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类抽样、等距抽样和( )

  A.偶遇抽样

  B.判断抽样

  C.整群抽样

  D.配额抽样

  7.影响犯罪动态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 )

  A.生理因素

  B.法律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主观因素

  8.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 )

  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

  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

  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

  9.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是( )

  A.犯罪数量急剧增加

  B.腐败现象严重

  C.犯罪数量减少

  D.黑社会性质犯罪突出

  10.1978年以来的30年间腐败现象呈现的特点是:案件数量增长速度快,大案飚升和( )

  A.腐败仅涉及个别行业

  B.腐败仅局限在个别区域

  C.女性腐败严重

  D.出现了群体性腐败

  11.犯罪人的道德观是与其人生观( )

  A.相互对立的

  B.互不相关的

  C.相互等同的

  D.紧密联系的

  12.犯罪行为抑制机制是犯罪行为的( )

  A.调节器

  B.发动器

  C.助推器

  D.传送器

  13.研究犯罪原因是( )

  A.侦破犯罪案件的基础

  B.惩罚犯罪的基础

  C.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

  D.犯罪预防的基础

  14.犯罪根源是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 )

  A.直接原因

  B.间接原因

  C.现实原因

  D.终极原因

  15.文化冲突是( )

  A.文化规范的冲突

  B.文化规律的冲突

  C.文化分解的冲突

  D.文化融合的冲突

  16.家庭功能是( )

  A.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B.不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C.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

  D.不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

  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最终推动( )

  A.犯罪现象产生的因素

  B.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

  C.犯罪结构变化的因素

  D.犯罪类型变化的因素

  18.犯罪动机产生于个人畸形的心理需要,是推动和维持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其表现形式是( )

  A.犯罪冲动和犯罪意念

  B.犯罪结果和犯罪危害

  C.犯罪现象和犯罪条件

  D.犯罪原因和犯罪形式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犯罪数量( )

  A.有下降趋势

  B.有增长趋势

  C.无明显变化

  D.增降起伏波动大

  20.在遭受犯罪侵害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以及社会、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是( )

  A.重复被害

  B.多次被害

  C.再次被害

  D.间接被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1.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被害的社会因素统称为( )

  A.被害条件

  B.被害现象

  C.被害要因

  D.被害事件

  22.专家法是以( )

  A.示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B.实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C.具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D.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23.广泛收集可导致未来犯罪发生的原因性材料用以预测犯罪,是应用( )

  A.连续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类推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24.以普通的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犯罪预防是( )

  A.一般预防

  B.重点预防

  C.特殊预防

  D.典型预防

  25.在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重点的是( )

  A.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B.老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C.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

  D.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26.在下列预防理论中,属于实证犯罪学派核心理论的是( )

  A.社会防卫论

  B.刑罚预防论

  C.犯罪补偿论

  D.预防经济论

  27.对可能发案或经常发案的区域和场所,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制约和限制犯罪发生的预防措施是( )

  A.被害预防

  B.刑罚预防

  C.社会预防

  D.情境预防

  28.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在( )

  A.1979年作出的

  B.1981年作出的

  C.1989年作出的

  D.1991年作出的

  29.加强对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与信托寄卖行业的管理和控制的预防措施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四道防线

  30.在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帮教工作原则的是( )

  A.坚持平等原则

  B.区别对待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联系实际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犯罪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以下主要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

  A.犯罪人素质

  B.遗传

  C.人格

  D.社会结构

  E.社会生活环境及条件

  32.犯罪行为的特征有( )

  A.社会危害性

  B.形式多样性

  C.传染性

  D.违规性

  E.受容性

  33.研究犯罪社会原因的实践意义是( )

  A.制定预防、控制和治理犯罪对策,有效地治理犯罪

  B.矫治犯罪人,为有效地改造罪犯创造条件

  C.对刑事立法起推动作用

  D.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E.对文化建设起推动作用

  34.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 )

  A.机会性被害人

  B.直接被害人

  C.既然被害人

  D.职业被害人

  E.潜在被害人

  3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有( )

  A.政治手段

  B.文化手段

  C.教育手段

  D.法律手段

  E.经济手段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对策

  37.贝卡利亚

  38.犯罪原因系统

  39.犯罪行为发生机制

  40.抽样调查

  41.犯罪预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

  43.简述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方法。

  44.犯罪人的性格缺陷所呈现的特点是什么?

  45.简答三级犯罪预防理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犯罪的消长律。(10分)

  47.试论犯罪防控系统的宏观性预防。(12分)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