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山东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章节习题:第7章

时间:2022-12-15 11:53:16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山东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章节习题:第7章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

  就是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1需要评估;2课程诊断与修订;3课程比较与选择;4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5成效的判断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美课程专家 斯克里文1967年提出)与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

  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其目的在于使计划或活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

  2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

  3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

  效果评价: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它注重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所产生的变化,以至于课程运作的具体状况、变化产生的原因等被置之度外。这种评价也被称为“暗箱式评价”。

  内在评价:是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而不涉及课程计划可能有的效果。

  4内部人员评价与外部人员评价

  内部人员评价:是指评价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

  外部人员评价:是指评价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以外的其他人来实施。

  5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量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质的评价:是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