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山东自考《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0章

时间:2022-10-26 17:23:18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山东自考《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一、选择题

  1、条件相同的钢筋混凝土轴拉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相比较( )。

  A 前者的承载能力高于后者

  B 前者的抗裂度比后者好

  C 前者的承载能力低于后者

  D 前者的抗裂度比后者差

  答案:D

  2、先张法构件的预应力损失包括( );后张法构件的预应力损失包括( )。

  A 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B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C 预应力筋与台座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D 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

  E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F 环向预应力筋挤压混凝土引起的应力损失

  答案:(A、C、D、E); (A、B、D、E、F)

  二、填空题

  1、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先张法  后张法

  2、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允许值的大小主要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钢筋种类  张拉方法

  3、混凝土施加预压完成以前出现的预应力损失,称为______损失;混凝土施加预压完成后的预应力损失,称为______损失。

  答案:第一批  第二批

  三、简答题

  1、为何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不能有效地利用高强度钢筋?而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则必须采用高强度钢筋?

  答案: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很小,导致受拉区混凝土过早开裂,裂缝出现时受拉钢筋应力只有20~40N/mm2,如果采用高强度钢筋,使用荷载下钢筋工作应力将提高很多,挠度和裂缝宽度已远远超过允许限值。显然,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采用高强度钢筋是不合理的,它不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如果把配筋面积增大到符合变形和裂缝控制的要求,则钢筋强度将得不到充分利用。

  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筋的预拉应力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预应力损失。为了在扣除预应力损失以后,仍保留足够的预应力值,需要采用较高的张拉应力,施加使用荷载后预应力筋的应力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预应力筋需具有较高的强度,必须采用高强度钢筋。

  2、既然钢筋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近,为什么还会产生温差损失?

  答案:先张法构件进行蒸汽养护时,养护棚内温度高于台座的温度。预应力筋受热后伸长,而台座横梁的间距不变,这相当于使预应力筋的拉伸变形缩小,产生预应力损失σl3。待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已建立粘结强度,使二者间相对位置固定,降温时两者共同回缩(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膨胀系数相近),故建立粘结强度以前由于温差产生的应力损失σl3无法恢复。

  3、为什么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不仅使预应力钢筋产生应力损失,而且也使非预应力钢筋中产生压应力?

  答案: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均使构件长度缩短,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已建立起粘结强度,使二者间相对位置固定,预应力钢筋随之回缩,引起预拉应力损失σl5;非预应力筋受到相应的压缩,故产生压应力增量σl5。

  4、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为什么要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

  答案: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在放张(先张法)或张拉终止(后张法)时,截面混凝土的预压应力达最大值。因此,需要进行施工阶段的截面法向应力验算;对屋架结构的下弦拉杆,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还需要考虑自重及施工吊装荷载的作用(考虑动力系数),进行运输及安装阶段的计算。

  5、为什么张拉控制应力σcon不宜过高?

  答案:(1)σcon过高,裂缝出现时预应力筋应力将接近其抗拉强度设计值,构件破坏前缺乏足够的预兆;  (2)σcon过高将使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损失加大;

  (3)当进行超张拉时(为了减少摩擦损失及应力松弛损失),σcon过高可能使个别钢丝发生脆断。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