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山东自考《西方心理史》第十六章

时间:2022-09-08 16:48:32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山东自考《西方心理史》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新精神分析

  一、从古典的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

  (一)新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各国,随之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神经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病因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复杂的因素,其中以经济因素尤为突出,已非泛性论所能解释。

  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学科都逐渐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也注意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深信与患者的交互影响的重要性。

  在此情况下,精神分析由里比多说演进为了文化说。

  (二)新精神分析的特点

  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是强调精神病病因学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新精神分析学家否定里比多或性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2、新精神分析学家重视发生法,研究发展心理学。

  3、新精神分析学家倾向于性善论,而不同于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潜意识里装着的是不可告人的欲望。

  二、沙利文及其心理学理论

  沙利文(1892-1949),第一个文化派精神分析理论家,主要著作有《现代精神病概念》。他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其精神分析理论又叫人间关系理论。

  (一)人格学说

  沙利文认为人格是那些经常发生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型,它们能表明人的生活特性。即人格是一个中间变量,从一个人与其他的人和物有关的行为中推论而得,一个人的人格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存在。他主张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了心理关系。

  沙利文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前青年期、成人早期和成人后期这六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的年龄大约与某一成熟程度相当。成熟很重要,因为它能使个人觉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各个方面并能给予应付。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生理成熟与社会认可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可以引起焦虑、倒退和自我中心的人格。

  他的人格发展已证实有三个过程:动能、人格化和认知过程。动能代表一种相对持久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有机体在体验自己生存时出现的,可用以了解人对人的行为的有意义方面。人格化是个人保持着的关于别人和自己的意象。认知过程指儿童应付不同种类符号化的真实能力,以及儿童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这些能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未分化模式、不完善反应模式和综合模式。

  (二)神经病理论

  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他的正常的、满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神经病。神经病的产生也就是一个人对他所面临的生活情境的一种反应方式。有神经病的人同大多数正常的人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只是他是以他自己从童年期的固定下来的原始的反应方式去应付新情境。

  沙利文指出,导致神经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自我系统的局限和歪曲。歪曲的观点、态度和信念会使人受到焦虑的干扰,严重的焦虑可以导致精神分裂。要消除患者的焦虑,就要改变他们的自我系统。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