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社会心理学》自考模拟题二十八【2021年4月】

时间:2021-03-23 15:11:35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11、对知觉对象的某一特性形成判断之后,不加分析地推及到这一对象的其他方面,“一好百好,一糟全糟”,这种泛化或扩张的心理效果就是( )

A.光环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12、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13、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刻板印象的是( )

A、便宜没好货 B、爱屋及乌

C、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D、先入为主

14、 人们通常认为,山东人是豪爽的,江浙人是温和的。这是印象形成中的什么效应? ( )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印象形成即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它是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的过程。

15、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叫做( )

A.隐藏自我 B.自我抬高 C.形象塑造 D.自我暴露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 ,或称社会促进,指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提高现象。

社会抑制(social inhibition):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下降现象。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又称社会懈怠,指与独立工作或独立地与他人合作比较,个体在群体工作时动机和努力减少。

少社会惰化的方式有:可以确认个人成果、提高群体成员对完成任务的责任心、任务有价值或很重要、与喜欢的成员合作、认为个人的贡献在组中是不可替代的、群体规模较小等。

16、( )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提高现象。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结伴效应

D观众效应

17、( )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下降现象。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淘汰效应

D观众效应

18、( )指与独立工作或独立地与他人合作比较,个体在群体工作时动机和努力减少。

A下降率现象

B拖延现象

社会惰化

D优势反应

19、以下属于减少社会惰化的方式有( ):

A可以确认个人成果

B降低任务的难度

C降低任务的价值

D增大群体的规模

▲较小的孩子常将父母的离异归于自己身上,虽然这是不合理的信念,但孩子们却相信是自己使父母离异,这种倾向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尤其强烈。但如果父母离婚时孩子较大,他们通常较能理解父母的离婚并非自己的过错。

20、在研究离婚的影响时,以下可能得到的结果中错误的为( ):

A.父母离异的孩子长大后易感到寂寞

B.如果父母离异发生在孩子6岁以后的话,寂寞更可能在孩子身上发生

C.孩子的寂寞感与父母离异时孩子的年龄有关

D.在儿童时期双亲自然死亡的人,在他长大后所体验到的寂寞与完整家庭长大的人一样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