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重大公安决策如何才能反映社会各阶层多方面的主张、愿望、要求?
1、征求社会团体的意见。如邀请政协、科协、工会、工青团、妇联以及民间团体代表参加座谈会,集中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其合理内容进入决策。此项较适合于公安高层决策。
2、以“领导接待日”、“现场办公”、“领导工作视察”等形式,直接听取工人、农民、战士、知识分子的意见。
3、通过专题形式的“民意测验”、“发信征集”和“社会听证会”等活动,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设。
4、接受人民群众来访。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从中归纳、分析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具体要求。
5、掌握新闻媒体信息。如关注报纸、杂志刊登的有关公安工作的反映、观点、评论,以及广播、电视的“焦点访谈”、“新闻专访”、“读者来信”、“群众信箱”、“大家谈”等栏目所反映的公安工作问题和要求。
二十二、为什么发扬民主,不能满足于“简单多数”形成决议的方式?
发扬民主,不能满足于“简单多数”形成决议的方式,还要求达到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共识,并且挖掘潜在的真知灼见。要分析和防止在“简单多数”后面隐藏的“从众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因为当少数派,与观点不同的多数人唱对台戏时,会产生孤立感和压迫感;而跟多数人一致,可以减少风险感,增加安全感。因而,领导者对可能持不同意见且未能表达的少数成员,要鼓励其发表看法,并将其意见中与众不同且却独具见解的因素,吸纳到决策中来。
二十三、“领导高明论”有哪些表现、如何破解?
破除“领导高明论”。一般来说,领导者,尤其是主要领导者的认识水平和决策能力比一般干部和群众高一些,但有些领导干部因此产生了“领导比群众高明”、“上级比下级高明”、“书记比委员高明”的观念。因而,在决策中不搞“群言堂”,而搞“一言堂”,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甚至形成“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把手是服从真理,其倔委员没有真理”的不正常局面。破除“领导高明论”,除了要认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外,还在坚持党内决策的平等原则和多数原则。
二十四、公安决策如何做到上情与下情的统一?
公安决策必须吃透“两头”,即上头的精神和下头的实际,上情是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批示,下情是决策需要的敌情、社情、我情。上情是决策的指导,下情是决策的依据。吃透下情,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上情的精神实质;吃透下情,才能更透彻地理解下情的真实价值。对上情、下情了解不真切、不统一,就无法准确地找到决策的依据和确立正确的目标。
二十五、为什么公安决策要坚持报喜与报忧的客观性?
任何一项公安决策都是一分为二的,都存在喜与忧的问题,既报喜又报忧,最尊生客观事实的态度,如果报喜得喜,报忧得忧,下面的工作报告和情况反映,就可能出现报喜不报忧,或者报喜大于报忧,报优小于实际情况的局面,这对于科学决策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强调尊重客观事实,并且倡导犯颜直谏的精神和反映忧信息的勇气,鼓励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和思考问题,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决策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
二十六、公安决策才应摒弃哪些错误的观点?
拥有多大权力的决策者,就应负有多大的法律责任。“无责任即无授权”,这是各国通行的一条法律原则,意即授权之时就必须伴之以责任约束。因而,公安决策者要摒弃一些错误的观念:一是权大于法的观念,二是重政策轻法律的观念,三是“好心决策失误不负法律责任”的观念。
二十七、西方现代科学决策有哪些理论、代表人物?
在决策目标和评价上,提出以“满意决策”准则代替“最优决策”(理想决策)准则的有限理性理念。而“最优决策”标准至少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第一、决策目标可以数量化;第二、所有的可能方案都必须全部找到;第三、每个方案的执行结果必须全部预先知道;第四、有一个绝对的择优标准;第五、决策不受时间限制。
行为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管理大师西蒙。组织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渐进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政策科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策学家拉斯韦尔。公共选择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布坎南。超优目标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政策研究学者内格尔。
二十八、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公安决策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理论基础,也是公安决策的理论基础。公安决策从掌握犯罪斗争和社会治安规律,到拟订方案、作出正确抉择的过程,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为理论基础。公安决策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公安决策学研究的实质,是从人的主观能力出发,寻求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致,并根据对这一规律的认识,采取行动,控制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实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因而,认识论与公安决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公安决策学的认识论基础。
二十九、阐述公安决策必须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基础?
决策作为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力,必须以对客观外界(决策对象及环境)的认识为必要前提。信息的收集、开发、利用,提高信息的可靠度与精确度,都是为使决策者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正确,这与认识来自实践是致的。决策活动虽然有其独特的具体规律,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对决策活动来说也是完全适用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决策的目的在于实现预期的目标,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决策是重要的认识活动,决策科学与认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十、如何认识公安决策中人的能动作用、创造力?
1、决策者依据对于客观的认识,要提出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并非客观存在的,而是根据人的需要,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所表明的趋向和客观条件的许可而主观拟定的。
2、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也不是客观存在的,而要由决策者依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观设计出来。
3、在若干个方案或若干组方案中,决策者通过比较,选择采用某种方案或某组方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实现方案的转换或增补,这也是决策者经过分析和判断确定的,离不开决策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山东自考《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练习试题:填空/选择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随堂练习试题及答案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重点试题及答案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练习试题及答案
03-14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二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三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三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