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什么是实用说?
1. 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 保守的一面,文学成为麻痹人精神,维护统治。
3. 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
1. 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 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
1. 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 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1. 时代原因。
2. 自身发展的原因。“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 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
1.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 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 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
1. 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
2. 叩问人生的意义;
3.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
4. 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
1. 通过有效的阅读。
2. 品质阅读。
3. 价值阅读。
论述题
一、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1. 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2.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1. 审美是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2. 主体心理层。
3. 客观对象层。
4. 心理时空层。
5. 历史文化层。
三、文学审美活动有哪些物点?
1. 广泛的包容性。是一种语言,语言包含一切。
2. 深刻的思想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刻的思想性。
四、什么是文学审美的意识形态性?
1. 性质上,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 主体把握对象上,是认识又是情感。
3. 目的功能上,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4. 反映生活上,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
五、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物征?
1. 情感诗意化。
2. 意义深刻化。
3. 感受人性化。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山东自考《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练习试题:填空/选择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随堂练习试题及答案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重点试题及答案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广告策划》练习试题及答案
03-14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二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三答案解析
01-17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三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