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0山东自考《法基与思修》单选题及答案7

时间:2020-06-18 10:41:59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自考学习过程中,模拟题练习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多做模拟题有助于我们了解试卷结构和难易程度,把握学习重点,甚至可能遇到原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2020山东自考《法基与思修》单选题及答案7”的所有内容吧。
  单项选择题
  121、人与人之间在相互认识、相互亲疏、相互好恶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上的距离是() 正确答案:B
  A、 人际交往
  B、 人际关系
  C、 人际交流
  D、 公共生活
  122、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讲() 正确答案:D
  A、 实惠
  B、 索取
  C、 奉献
  D、 互利
  123、人际交往最优秀的准则是() 正确答案:B
  A、 互利
  B、 平等
  C、 奉献
  D、 索取
  12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际交往中()原则的体现 正确答案:D
  A、 平等
  B、 忠诚
  C、 友爱
  D、 互助
  125、“道不同,不相谋”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正确答案:B
  A、 主观因素
  B、 客观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经济因素
  12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正确答案:B
  A、 主观因素
  B、 客观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经济因素
  1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原则 正确答案:B
  A、 真诚
  B、 尊重
  C、 平等
  D、 友善
  128、检验一个人对祖国的忠诚程度的试金石是( ) 正确答案:B
  A、 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的程度
  B、 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
  C、 爱祖国灿烂文化的程度
  D、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程度
  129、大学时期是人生( )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 正确答案:B
  A、 道德品质
  B、 道德意识
  C、 道德境界
  D、 道德素质
  130、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 ),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正确答案:C
  A、 社会主义道德精神
  B、 马克思主义道德精髓
  C、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D、 世界文化中的道德传统
  131、道德属于( )范畴 正确答案:D
  A、 伦理范畴
  B、 文化范畴
  C、 经济范畴
  D、 上层建筑的范畴
  132、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 ),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正确答案:A
  A、 社会现象
  B、 文化现象
  C、 经济现象
  D、 制度现象
  133、道德是一种特殊的( ) 正确答案:A
  A、 社会意识形态
  B、 文化形态
  C、 经济形态
  D、 伦理形态
  134、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 )来维系 正确答案:A
  A、 传统习俗
  B、 生活习惯
  C、 法律制度
  D、 个人喜好
  135、道德是通过传统习俗、人们的内心信念和( )来维系 正确答案:C
  A、 生活习惯
  B、 法律制度
  C、 社会舆论
  D、 个人喜好
  136、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 )来维系 正确答案:D
  A、 生活习惯
  B、 法律制度
  C、 个人喜好
  D、 人们的内心信念
  137、( )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正确答案:C
  A、 伦理关系
  B、 法律关系
  C、 社会关系
  D、 道德关系
  138、道德是( )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正确答案:C
  A、 伦理关系
  B、 法律关系
  C、 社会关系
  D、 道德关系
  139、( )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正确答案:A
  A、 人类的自我意识
  B、 人类的道德意识
  C、 人类的互助意识
  D、 人类的共生意识
  140、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 ) 正确答案:C
  A、 生活实践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实践
  D、 社会实践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