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试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17年10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时间:2020-05-11 10:51:32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2.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A.“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答案】B

  【解析】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是

  A.城市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解析】挡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二十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基础经济之间的矛盾

  B.工人、农民统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统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中药思想成果

  7.正确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是

  A.专政 B.批评 C.讨论 D.说服

  【答案】A

  【解析】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采用讨论批评说服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8.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的设想是

  A.“两参一改三结合” B.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D.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答案】B

  【解析】毛泽东,强调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朱德提出要主要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D.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答案】B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三大提出。十七大

  加入和谐。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况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搞清楚

  A.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答案】B

  【解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考点】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决温饱 B.实现小康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D

  【解析】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髙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考点】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3.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

  A.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21世纪第一个十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答案】D

  【解析】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考点】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个阶段推翻另一个阶段的政治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全盘否定

  【答案】C

  【解析】1.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考点】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一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5.改革、发展、稳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其中改革是

  A.前提 B.动力 C.目的 D.条件

  【答案】B

  【解析】(1)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重要支点。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①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30多年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还在改革。

  ②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都要靠发展。

  ③稳定是前提,发展经济、推进改革都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考点】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一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6.我国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

  A.民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答案】D

  【解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7.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B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主要通过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来管理国家。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培养文化自觉和自信

  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C.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髙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9.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B.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C.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D.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案】D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