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山东自考美学笔记串讲第五章(艺术论)

时间:2023-02-14 14:06:13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3年4月山东自考正在备考阶段,山东自考网会持续为大家更新关于山东自考报名、山东自学考试免考、山东自学考试时间、山东自考复习资料等相关内容,想要了解的考生可以关注山东自考网。

一、基本概念(识记)
1.游戏说
  这是种从艺术起源角度深讨艺术本质的学说。首先由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加以发展、完善。此学说认为,艺术来源于游戏,其本质上就是一种游戏。这是因为艺术和游戏具有共同点:一是都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二是它们所引起的快感都能消除了一切主观的偏见和现实的差异,使人达到了忘我境界。
  游戏说的合理之处在于艺术与游戏从心理学角度看都有相通之处。不合理之处则在于艺术与游戏有着本质的区别,游戏所给予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了深刻的真实性。游戏使人沉浸在单纯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则通过深邃而广阔的思想内涵,提供给我们快感以外的人生启迪。

2."集体无意识"说
  这是一种从艺术起源角度探讨艺术本质的学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荣格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体现着人类群体的超越了时空界限的心灵。
  "集体无意识"说的合理之处在于这种理论揭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不合理之处在于"集体无意识"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并没有足够的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根据;同时也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

3.模仿说
  这是一种探讨艺术本质的学说。模仿说是流行于古希腊的艺术的定义,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的本质因而是模仿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模仿说经亚里士多德的发展有了现实意义,影响了古典主义美学,而现实主义理论则将此学说推至最高阶段。
  其合理性在于把握到了艺术产生的客观源泉,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合理之处在于一方面它把艺术本质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认识论范围,而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另一方面,它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尽管如此,模仿说仍在西方雄霸两千年,影响极大。

4.表现说
  这是从艺术本质对艺术的定义。源于西方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的本质在于主体情感的表现。在西方,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直觉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在中国,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现说。
  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的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仅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是一大进步。但是,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仍然是片面的。

5.有意味的形式说
  这是从艺术本质对艺术的定义。由本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他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它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他所谓的"意味",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这种说法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更进一步,但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现实和主体的现实情感的联系完全切断,完全脱离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抽象地谈论审美情感和有意味的形式,则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6.符号说
  这是从艺术本质对艺术的定义。由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受的符号形式,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示人的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朗格的符号说贡献在于综合了表现说和有意味形式说,把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符号本质联系起来,理论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不足之处在于把艺术本质非社会化、非历史化了,由于将人的社

[1]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