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4月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核心考点汇总三

时间:2022-01-12 09:52:44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内容由山东自考网整理发布,更多山东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毕业、真题等相关信息可关注山东自考网或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网站获取!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统治

  [单选](1)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后,国民党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统治。在国民党统治下,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张,封建经济仍然占着优势地位,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企业受到多方面的挤压。

  [多选、简答](2)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军事统治的表现

  ①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②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③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④厉行文化主义。

  [多选、简答](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②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④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多选](1)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多选、简答](2)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的统治,要求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大多要求实行全国抗日;不赞成中国的纲领、路线,不赞成红军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它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期望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单选、多选、简答](3)影响较大的中间派别

  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党(又称醒狮派、国家主义派);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又称再造派)等。

  二、中国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多选、简答](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①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第二,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第三,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②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多选、简答](2)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体现了中国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③成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④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多选、简答](3)秋收起义的特点

  ①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

  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③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多选、简答](4)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为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③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④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单选](1)从八七会议到中共六大前后,中国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多选、简答](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①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根本原因)

  ②国民革命的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和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④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4)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完善。

  (5)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的反“围剿”斗争。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多选、简答、论述](1)中国发动和开展的土地革命

  ①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是红军反“围剿”胜利和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重要条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动和开展土地革命。

  ②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③1929年4月,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④1931年2月,毛泽东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⑤毛泽东等人还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即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方法,即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土地革命的开展,充分调动了根据地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多选、简答、论述](2)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内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危害

  ①表现: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和夺取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②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③危害:六届四中全会后,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混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临时中央继续推行“左”倾错误;白区党的工作遭到破坏,临时中央***迁到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2.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单选](1)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长征初期红军的严重损失。毛泽东正确主张得到多数人的赞同,红军转向贵州进军。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多选、简答、论述](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①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单选](1)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多选、简答、论述](2)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②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③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④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⑤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1.日本的计划及其实施

  [单选]田中义一主持的“东方会议”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具体化。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实施“以华治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多选、简答]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中国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单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多选、简答]2.局部抗战和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部分国民党军队主张抗日,与东北抗日义勇军、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冯玉祥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以及宋庆龄等合作抗日。

  [单选、简答、论述]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华北事变后,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国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国民党的对日态度和内外政策发生某些变化。中国确定“逼蒋抗日”方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及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红军的改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单选](1)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单选](2)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单选、多选](3)国民党爱国将士有: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等。

  [单选](4)片面的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失利。

  [单选]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对日军的进攻性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建立以及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多选]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的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国民参政会的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中国***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组织的抗日文化工作。

  四、中国***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国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多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的全面抗战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

  2.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单选](1)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创建华中根据地。相持阶段到来后,***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具有战略地位。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多选、简答、论述](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①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敌后游击战争对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

  ②在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敌后人民力量的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武装力量的壮大还使得游击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3.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多选](1)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顽固派的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多选](2)面对国民党不断制造的反共摩擦事件,中共提出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多选、简答、论述](3)中国***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①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②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③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④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必须对他们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多选、简答、论述]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加强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接受党外人士“精兵简政”的建议,克服困难。

  (2)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这既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3)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针对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4)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创办了一批干部学校、专门学校和大量的中小学校。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

  (5)开展整风运动,进行思想教育,统一全党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5.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单选、多选](1)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毛泽东发表一批理论著作,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是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整风运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多选、简答](2)毛泽东总结出中国***领导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多选、简答、论述](1)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①中国***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多选、简答、论述](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④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多选、简答、论述](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③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多选、简答、论述](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③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