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19年4月山东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部分)

时间:2021-07-12 15:55:17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导读】自考试题范围离不开考试大纲,考试从题库中组配出题,所以历年真题尤为重要。今天山东自考网小编整理汇总了一份2019年4月山东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部分),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4月山东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部分)

  三、名词解释题

  1.【题干】荒诞。

  【答案】源于荒诞派戏剧的现代艺术流派。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它的形式是怪诞、内容是荒谬的。对人生无意义的审美感悟。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体悟。审美象征性。具有怪的表现形式。

  【考点】丑与荒诞

  2.【题干】喜剧

  【答案】喜剧是撕开假象和伪装,暴露其实质,使对象变得更加渺小空虚、可怜可悲、毫无价值,这就使人们不能用严肃的态度去对待她,所以喜剧感必定反应为笑。

  【考点】悲剧与喜剧

  3.【题干】审美惊异

  【答案】审美惊异从日常生活中跃出,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考点】审美活动论

  四、简单题

  1.【题干】审美关系的特征

  【答案】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1)审美关系不同于理智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它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观照,返回到主体内心,以自己的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存在的意义,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体、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体、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考点】美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

  2.【题干】审美感知特征

  【答案】(1)情感性:他总是与情感生活紧紧交织

  (2)能动选择性: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3)整体性:以完整的方式把我对象

  【考点】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3.【题干】席勒的美育观

  【答案】席勒的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和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地统一了起来。(2)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3)回答完满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

  【考点】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4.【题干】意象和意境的差别

  【答案】(1)虽然二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讲审美的广度,意境讲审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意象为个别,意境为普遍。

  (3)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中国哲学意识相联系。意境虽是美学范畴,但它是从大量艺术创作实践中提炼、概括出来的。

  【考点】意境

  五、论述题

  1.【题干】论述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答案】(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根本还是那个是超越现实功利与物质需要的一种心理体验

  (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中最具个性。

  (3)审美活动把感知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考点】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2. 【题干】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是如何物态化和物化的

  【答案】(1)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在这个阶段中,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产生。

  (2)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中国书法家在创作前,活动在其心中的主体意识、情感是无法把握的,只有当它们在书法家笔下龙飞凤舞地展现时,其意象才骤然产生。这里意象的物态化和意象的生成是同步的,离开了物态化,也就没有了意象。

  【考点】艺术论(二)

  以上就是2019年4月山东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部分)的相关内容,您也可以关注山东自考网,查看更多与山东自考有关内容,如自考复习资料、政策动态、复习备考、报考指南、考务考籍、历年真题、学习方法等。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