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生产统计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产品
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特性:劳动性、生产性、有用性、社会性、时期性。
2、国内总产出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4、生产法
是从生产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5、收入法
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6、支出法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的最终使用具体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净出口三个部分。
7、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之和。
8、国内生产总值表
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为核心,对国民经济生活与使用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9、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是指用来描述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总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因素影响的综合指数,具体包括价值量指数、物量指数和物价指数。
二、简答题
1、我国2002年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生产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我国2002年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主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2、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总产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合指标。
第二、总产出反映了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第三、总产出指标是基层统计单位计算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3、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作用
第一、能够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表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貌。
第二、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的基本指标
第三、是分析经济、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数据。
第四、有利于分析研究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最终使用情况,能够全面反映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第五、有利于进行国际比较。
4、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因素分析中常用的指数体系有哪些?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就业人员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就业人员数占总人口数比重指数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总人口指数
第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总人口指数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资金指数×资金产值率指数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山东自考宪法学考点:其他设立宪法法院的国家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特殊身份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战时临阵脱逃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义务冲突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单位犯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经济法》复习资料(16)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经济法》复习资料(11)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文化政策与法规》章节讲义:第四章
03-152023年4月山东自考《秘书学概论》问答题总结(6)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