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自考模拟题:2020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模拟试题和答案

时间:2019-11-06 17:05:23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德育原理》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第1题 “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一书。
A. 《说文》
B. 《段注》
C. 《易·蒙》
D. 《大学》
【正确答案】 A

第2题 不能反映中小学德育工作制定原则依据的是()
A. 我国的教育目的
B. 我国的教育目标
C. 目前对德育客观规律的认识
D. 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正确答案】 D

第3题 ()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无偿的义务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
A. 生产劳动
B. 社会公益劳动
C. 自我服务性劳动
D. 勤工俭学劳动
【正确答案】 B

第4题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蒙台梭利
D. 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 B

第5题 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 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
B. 对德育工作者德育素养的管理
C. 对德育工作者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
D. 对德育内容和德育措施的管理
【正确答案】 A

第6题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众多生物因素中,一般说来()和生理成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遗传素质
D. 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 C

第7题 在德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受教育者
B. 教育措施
C. 教育内容
D. 教育者
【正确答案】 D

第8题 社会德育的起点、补充和助手是()
A. 学校教育
B. 少年宫教育
C. 家庭教育
D. 民俗文化教育
【正确答案】 C

第9题 讲解、谈话、讨论以及比较等方法适用于()的德育内容。
A. 思想政治性质
B. 伦理道德性质
C. 实际训练性质
D. 形象感染性质
【正确答案】 A

第10题 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及内容是()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 培养共青团员
C. 转化后进生
D. 培养优秀学生
【正确答案】 A

第11题 从总体来看,()提出的德育目标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A. 40年代
B. 50年代
C. 60年代
D. 70年代
【正确答案】 B

第12题 ()适合于开展生动活泼、机动灵活、深入细致的活动。
A. 大队会
B. 中队会
C. 小队会
D. 基层队会
【正确答案】 C

第13题 ()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的作用。
A.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社会精神文化
C. 遗传素质
D. 生理成熟
【正确答案】 B

第14题 “明人伦”的德育目标是在()提出的。
A. 夏、商、周
B. 古埃及学校
C. 中国封建社会
D. 欧洲中世纪
【正确答案】 A

第15题 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和行为训练以及奖励等方法适用于()
A. 思想政治性质
B. 伦理道德性质
C. 实际训练
D. 形象感染
【正确答案】 B

第16题 衡量集体形成和巩固的一个重要尺度是()
A. 共同活动的展开
B. 集体舆论的形成
C. 共同奋斗目标的形成
D. 集体纪律规范的确立
【正确答案】 B

第17题 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B. 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C.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D.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正确答案】 A

第18题 激发品德()是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
A. 认识
B. 情感
C. 意志
D. 动机
【正确答案】 D

第19题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 提高品德认识
B. 陶冶品德情感
C. 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正确答案】 D

第20题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A. 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B. 活动和交往
C. 深刻的道德认识
D. 品德发展的动机
【正确答案】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1题 德育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正确答案】 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素养是:
(1)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这是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德育工作者应具有全面了解和研究德育对象的能力,确定德育目标、制订德育计划、 贯彻德育原则、灵活运用德育方法、开展德育活动等的能力和技能,组织和教育集体、进行个别谈话和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争取各方面配合、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 成德育网络的能力等。
(2)语言能力。语言是德育工作者传递信息、施加德育影响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运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 言,其中最主要的是口头语言。德育工作者的语言应该清晰、准确、简练,合乎语法和逻辑,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 说话要亲切、诚恳,语音的高低适度,说话的速度和间隔要适中,语调平和而富于变化,有抑扬顿挫;要善于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用受教育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形式表 达出来;要讲普通话;在有关板书、作业评语和操行评语等的书面语言运用中,字要写得端正、清晰、整洁、美观。
(3)组织管理能力。德育工作中包含着管理的要求,管理中也体现着德育的作用。在学校,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组织管理除了体现在德育课程教学和德育 活动中的组织管理之外,主要是对学生和班级的日常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同时,德育工作者要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导处、团队组织、年级组、班主任以及全 体教职工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4)自我调控能力。德育与社会、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复杂关系。为了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应具有根据社会和德育对象的变化和要求,自觉主动地调整、控制自己的主观反映和德育对策的能力。

第2题 简述德育与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关系。
【正 确答案】 从总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制约德育具体目标确定、德育基本内容安排和德育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 面,德育的目的又在于据此来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上的特征,据此来进行德育,使德育具有针对 性,同时又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据此来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促进其质变或飞跃,引导其健康成长和发展。总之,只有认识儿童品德发展的 年龄特征,并据此进行德育,才能引导和促进其品德发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否则,违反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规律,也就违反了儿童品德发展的客观规律, 必然使德育工作遭受损失。

第3题 简述德育内容的意义。
【正确答案】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人们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德育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是不同的,因而道德内容也是不同的,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因为 不同阶级总是按照本阶级的利益、愿望、要求和意志,用本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去培养教育人们,使之成为本阶级利益和意志要求的思想道德行为主 体,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关系和延续发展。此外,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不同民族,其德育内容也是不同的,是具有民族性的。但同时,不同社会和阶级之间,又有一些共 同的社会意识及其体现的社会公德,就是一些“共同道德”,它就为不同社会和不同阶级的人们所共同遵守。因此,德育内容中还存在一些人类共有的因素,它具有 一定的社会共同性和历史继承性。德育内容是社会阶级性、民族性和全人类性的统一,社会历史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第4题 简述品德的“三维结构说”
【正 确答案】 它是运用系统理论来研究品德结构的。它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每一方面可看作是品德完整结构的一维。每一维又包 括多种内容或要素,形成各自的亚结构。品德就是由其内容、形式、能力三维及其各自的亚结构组成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整体。
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每一方面又包括一些具体的内容。这四方面内容与相应的品德形式和能力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人们的思想品 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品德内容是人的头脑中的经验系统,是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内在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为社会关系所决定。 在阶级社会里,它具有阶级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