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进程 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历史使命在于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提供理论的指导,因而这种哲学的创立是与共产主义的理论和运动密切相关的。因此,新哲学的创立首先就是要消除以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空想性质,科学地说明和论证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对于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的科学论证,它的创立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大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标志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物质实践的概念,力图把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把全部历史归结为生产劳动的异化与扬弃异化的辨证运动过程。但是,这种对于实践概念的规定并不完备,在理论上无法说明异化劳动的起因,陷入循环论证的逻辑困难。于是进入下阶段的探索。 第二阶段进程是以《神圣家族》为标志的。在《神》中,马克思暂时防下列异化劳动理论而转到力图将法国唯物主义印象辩证法这一方向上。继承了从自然存在出发的唯物主义传统,一些重要观点,诸如要求从经济状况和工业状况的不同去理解归国家和现代国家的不同等等,显然都已超出了法国唯物主义的眼界,但这里主要之点还是在出发点上强调了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为能阐明物质利益与历史发展的中介关系,即未能归根到底从物质生产活动去说明历史发展,从而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重点理解)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构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1〉实践观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过程中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两种抽象规定,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一种能动的现实存在,与此同时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经验概念的缺陷。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 〈2〉实践观在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过程中的实现 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也就逻辑必然地要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的领域,使哲学唯物主义彻底化,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不仅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同时,实践概念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密切相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3〉认识论与本体论也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达成了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作为存在论或本体论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也在同一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它的认识论。实践是以物质工具为中介而对于对象世界的实际的把握,认识则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对于现象世界的观念的把握或象征性把握。两种把握活动应当是彼此一致且互为前提的。而且,认识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以,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即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两个方面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获得了统一。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山东自考宪法学考点:其他设立宪法法院的国家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特殊身份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战时临阵脱逃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义务冲突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单位犯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经济法》复习资料(16)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经济法》复习资料(11)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文化政策与法规》章节讲义:第四章
03-152023年4月山东自考《秘书学概论》问答题总结(6)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