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10月山东自考公共课考点整理(20)

时间:2023-07-21 09:21:34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3年10月山东自考正在备考阶段,山东自考网会持续为大家更新关于山东自考报名、山东自学考试免考、山东自学考试时间、山东自考复习资料等相关内容,想要了解的考生可以关注山东自考网。

  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

  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1、(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