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课程设置性质及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字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五编,三十九章一百三十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比较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文学自宋代到近代的发展历史。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字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的文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制定教材,也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从宋代至近代的学习范本。
教材选用:
本课程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000年版本。主编为南开大学罗宗强,陈洪教授。
章节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从第五编宋代文学开始到第九编近代文学结束。其中:第五编宋代文学九章三十三节;第六编辽金元文学七章二十三节;第七编明代文学十章三十六节;第八编清代文学十章三十五节;第九编近代文学三章十三节。
考情分析
一)近三年真题分值分布
二)2009年真题分值分布
三)关于学习方法
1、在阅读考纲的基础上,明确考试范围、目标。
2、依照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点,结合每章后的思考题,学习理解掌握各个层次的知识点。
3、注意文学史与作品选不同的侧重点,特别要注意综合运用题型的要求,此类题分值高、难度大。如2009年论述题:论述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此题在第三章第二节苏轼散文成就中大纲明确规定:
理解苏轼议论文写作特点
理解苏轼记叙文写作特点
苏轼的小品文。
简单运用:苏轼小品文写作特点。
综合运用: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
2009年的另一道14分的论述题要求,论述《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也是明代文学第三章第四节类型化人物塑造方法综合运用题。大纲规定的综合运用题要求考生在客观把握文学史脉络的基础上将历史与文学流变与作家作品微观现象揭示出来,如果说作品选的考核内容着眼于点(具体作品)的分析,那么文学史的论述题更多地着眼于面(文学历史)和点(作家作品)全方位的综合评析。这类考题不是临阵磨枪,断章取义背诵所能奏效的,一定要踏踏实实地通读教材,融会贯通地思考题意,认真做课后习题才能有备无患。取得理想成绩。
我的串讲试图将宋-近代文学史一百来节课内容提纲挈领地点示一遍,有挂一漏万之嫌,特别强调的是大家一定要以点带面展开地毯式复习,抓住纲要,面面俱到,点面结合,大小囊括。功夫用到家,考场轻松答。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山东自考宪法学考点:其他设立宪法法院的国家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特殊身份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战时临阵脱逃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义务冲突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刑法学名词解释:单位犯罪
03-132023年4月山东自考《经济法》复习资料(16)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经济法》复习资料(11)
03-142023年4月山东自考《文化政策与法规》章节讲义:第四章
03-152023年4月山东自考《秘书学概论》问答题总结(6)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