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山东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一章

时间:2023-03-22 17:25:51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3年4月山东自考正在备考阶段,山东自考网会持续为大家更新关于山东自考报名、山东自学考试免考、山东自学考试时间、山东自考复习资料等相关内容,想要了解的考生可以关注山东自考网。

  第一章 主题

  1、主题的涵义。

  答:主题的涵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1)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的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2)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决策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

  (3)主题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独特理解的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宽泛性、多样性、灵活性。

  主题的表达方式因文体而异,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对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文学作品中,主题一般被称为“主题思想”,或简答为“主题”。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全部题材的叙述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从中折射、透露出来的某种情趣、格调、氛围等。一般记叙文中,主题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意思。说明文中,主题可称为中心内容或中心意思。议论主题,主题一般被称作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2、简述标题的涵义、形式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答:标题是文章的名称。它可以暗示文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索文章的内在主题,也可以画龙点睛,先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

  标题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大标题,也称主标题、正题,主要同文章中的小标题、副题相对而言。主要用于直接或间接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暗示文章体裁,是文章标题的基本形式。

  (2)副题,也称辅题,是对文章整体而言。主要用于补充正题的不足,或拽出文章的内容范围,或补充交代事实,或点明主题的来源依据等。

  (3)小标题,也称分题、插题。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中每一小部分的标题,它同大标题是纲与目的关系,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主要用于概括文章中每一相结独立部分的中心内容,使文章条理分明。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标题同主题关系十分密切。有的标题直接有主题;有的用形象的手法间接暗示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有的说明主题表达的体裁和方式;有的标明主题的线索;有的用设问、感叹句表明主题的倾向和基调、色彩等。这提示我们大家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标题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简述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是:(1)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主题在文章中,把有关的内容聚合到一起,并通过相应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现出来,使其整和成为一完整有机的文章。没有主题,文章就会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 主题统摄文章的其他要素。主题决定材料取舍。只有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和提炼,才能使它们变成典型的、富有生命力的、表现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主题支配布局谋篇。文章的组织结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骨架,是主题表达的外部形态。任何一个主题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和布局。主题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文章结构的相应调整。

  主题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一定的文章主题,总要寻找最适合于表现自己的表达手法。不同性质的主题,其表达手法往往不同;就是性质相同的主题,由于其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所采用的表达手法,也会同中有异互不雷同。

  主题影响遣词造句。语言的运用由文章的内容决定,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不能以词害意、哗众取宠。

  主题决定审美价值。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是否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即是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有益的知识、健康的情感,是否具有时代的穿透力。

  4、结合范文,谈谈为什么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答:这是因为读者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广度,往往取决于他独特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读者和作者的文化视野是完全不同的。随着作品与时代的距离越来越远,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会越来越偏离于作者的原先意图,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将会不断从作品中开掘出全新的内涵。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时代人们对《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新说迭出,并从中去开掘出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和观点,就是一个明证。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