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001: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目标的实现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为行动指南。
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基本任务。
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与研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服务。
积极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进行创新,形成中国社会学 学派。
造就一支社会学专业队伍。
考点 002:做好实地研究的要求
有准备,搜索文献,了解研究对象。
要制定实地研究方案的背景。
要做好个体或小组的定性访谈。
要尊重对方,忠于研究的问题,作好观察记录。
要分析综合,撰写研究报告,概括总结出新的理论和范畴。
考点 003:社会的特征
1.社会以人为主体 2.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考点 004:文化自觉的内容
1.关注了中国现代化的反思 2.关注了文化断裂下的主体再造
3.提出了“美美与共”的价值诉求
考点 005: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 2.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
有助于青少年更好了解社会规范。
虚拟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
考点 006:社会角色扮演的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
角色领悟。指角色承担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理解。
角色实践。指角色承担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考点 007:社会角色的失调
1.角色紧张 2.角色冲突 3.角色不清
4.角色中断 5.角色失败
考点 008:社会网络的特征
1.普遍性 2.多重性 3.滚珠性
4.多向性 5.隐蔽性
考点 009:强关系与弱关系
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
强关系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 系着人际关系。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弱关系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感情 维系着的人际关系。比如公司上层和下层职员之间的关系。
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
格兰诺维特发现美国的劳动者通过弱关系而非强关系获得工作信息。边燕杰对天 津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劳动者通过强关系寻找工作渠道。
考点 010:家庭功能的变化
1.经济功能弱化 2.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
3.家庭的生育偏好开始改变 4.养老功能受到挑战
考点 011: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性观念多元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婚恋包括性观念传入我国。“谈性色变” 的历史似乎已被人遗忘,中国人的性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地位平等化。中国人的家庭平等观在不断上升。对家庭经济事务的处理和家政决 策权的分配,最能反映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彼此间的相待态度。
行为理性化。在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恋爱择偶观念、生育观念、夫妻财产观念上,人们日趋理性;贞操观念上主流与非主流并存;婚姻形式与婚姻取向日趋多样化。
考点 012:初级群体的特征
1.规模小 2.有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
3.成员的人格特征比较全面的体现 4.成员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体现
5.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 013:科层制的特征
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5.照章办事
考点 014:科层制组织弊端
1.形式主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境
人情味欠缺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考点 015:社会运动的资源动员理论
社会运动主要指有比较明确的变革社会的目标、组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的那类集体 行为。资源动员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代表人物有麦卡锡和扎尔德等。
在传统理论中,社会运动的关键因素是人们在社会中遭遇的结构性问题而引发的怨 恨情绪,诸如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挫折感、个人痛苦等。
在资源动员理论看来,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五种:时间资源、参与者 规模、金钱与物质资源、外界支持、理念资源。
考点 016: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
社会化的功能 2.社会选拔的功能
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 4.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
考点 017: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
1.建立未来人际关系 2.减小就业压力
3.社会控制的功能
考点 018:消费的特征
1.消费的经济属性 2.消费的心理属性
3.消费的社会属性 4.消费的文化属性
考点 019:消费社会的特征
1.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 2.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张
3.消费主义盛行
考点 020:消费的社会学理论
韦伯的生活风格理论
韦伯认为,消费方式使潜在的阶级差别显性化,形成生活方式不同的地位群体。
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
炫耀性消费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 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 荣耀、声望和名誉。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论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 构成了社会的主导性逻辑。
考点 021:社区发展的原则
1.民主的原则 2.民众需要的原则
3.自力原则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原则
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
考点 022:城镇化的类型
1.同步城镇化 2.过度城镇化
3.滞后城镇化 4.低度城镇化
5.逆城镇化
考点 023:促进中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1.小城镇建设要有科学规划 2.小城镇建设规模要适度
3.小城镇建设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4.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考点 024: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与机制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先赋因素与自致因素。就中国的现实情况而言,大致受三 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受制于社会结构和国家的制度安排;在中观层面,依 赖于工作单位和家庭;在微观层面,则取决于个人后天努力。
社会流动的机制
制度安排本身导致的社会流动。
制度安排与先赋因素,自致因素混合导致的社会流动。
制度安排抑制先赋因素或自致因素而导致的社会流动。
制度安排中的某些漏洞和偏向被部分社会成员利用而导致的社会流动。
考点 025: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社会流动模式发生重大改变。
社会结构从封闭迈向开放。
社会流动呈向上流动的趋势。
当前中国社会流动仍受制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带有明显的转型特点。
当前中国的社会流动正在表露出一些不利于社会开放、公正的消极趋向。
考点 026:偏差行为的负功能
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考点 027:偏差行为的正功能
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有助于社会预警。
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考点 028:失范理论
美国学者默顿建立了著名的失范理论来解释偏差行为的产生。默顿认为存在两种 社会规范,一种是社会对个人所追求目标的规范;另一种是对个人追求目标所使用手段 的规范。
当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后,社会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追求这 些目标的手段,这时目标和手段之间就是平衡的。问题在于社会在提供目标和提供手段 上有可能是断裂的,这时就产生了失范。
社会失范会使人们处于失范性紧张状态,为缓解这种紧张,默顿认为人们可能有 五种适应方式。即遵从、革新、形式主义、退缩主义、反叛。
其中除了遵从者是以社会允许的方法获得社会鼓励的目标以外,其他四种适应方式 都可以被视为偏差行为。
遵从者,是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获得社会鼓励的目标。
革新者,即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社会不被认可的手段,甚至是 违法的手段。
形式主义,是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
退缩主义,是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
反叛,是指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 新的目标和手段来代替。
考点 029: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社会控制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加以指导和约束的过程。美国学者罗斯在《社会控 制》中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社会控制过强会牺牲个人的利益,而社会控制过弱会牺牲 社会的利益。由此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也就是说,要避免社会“失 控”或者社会“过控”。
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 要求的一面。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也有助于社会 稳定繁荣。
考点 030: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的损。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向前迈进。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改善和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考点 031: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3.发展科学技术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后顾之忧
5.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6.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考点 032: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贸易。
在政治方面,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国家的 霸权地位,引起了它们的恐慌。它们处处对中国施加压力,制造麻烦。
在文化建设方面,一是西方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二是西方一 些腐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在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国际安全 环境并不太乐观。
考点 033:面对全球化的应对策略
必须明确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以此作为制定全球战略的前提。
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
增强综合国力以确保国家安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4月威海自考考试时间及安排
01-20威海自考学位英语考试时间安排一览表2023年上半年
04-192022年威海自考威海市环翠区招生考试办公室联系地址及方式
01-222022年威海自考威海乳山市招生考试办公室联系地址及方式
01-222023年10月威海自考本科具体考试时间
05-092023年10月威海自考报名考试时间安排
05-112022年威海自学考试威海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联系地址及咨询电话
01-232023年10月威海自考本科考试时间:28至29日
05-182023年10月威海自学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
06-092023年10月威海自考专升本报名考试具体时间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