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山东地区 > 济南 > 正文
自考攻略

济南自考考试大纲00147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2022-02-16 14:31:46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考点 1: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协助组织达成目标

充分发挥组织中全体员工的技术和能力

为组织招聘和培训合格的人力资源

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实现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就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等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考点 2:激励的作用

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

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考点 3: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

(一)特征:1.生成过程的时代性 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 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 4.开发过程的持续性 5.闲置过程的消耗性

(二)作用:

是现代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


考点 4:提高碎片化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碎片化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做到体系化学习。

第一步:定一个应用目标。第二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第三步:碎片化输入、体   系化积累。


考点 5:人力资源相关理论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西奥多·舒尔茨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人力资本之父”,并获得了 1979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假设(由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典型代表是 19 世纪末“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泰勒);

“社会人”假设(由人际关系学说倡导者梅奥根据霍桑试验提出;   “自动人”假设(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复杂人”假设(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由组织心理学家沙因提出)四种。


考点 6: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PDCA

1.绩效计划;2 绩效实施;3 绩效考核;4.绩效反馈与调整。


考点 7:人力资源概述

(一)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它是包   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生产   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资源。

人口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是以人口总数来表示的资源。人口   资源是人力资源的基础,人口资源强调的是数量观念。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人口资源>人力资源>   人才资源。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与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其中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两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角度不同。


考点 8: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联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在新形势下对传统人事管   理的发展和完善。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管理的观念不同 2.管理的模式不同 3.管理的重心不同 4.管理的地位不同 5.管理的方法不同 6.管理部门的性质不同。


考点 9: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发展趋势

(一)模式:1.产业模式 2.投资模式 3.参与模式 4.高灵活性模式

(二)发展趋势:1.人本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思想 2.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战略管理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 4.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5.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是向员工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考点 10: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

戴尔和霍德的分类1诱引战略2投资战略3)参与战略

斯特雷斯和邓菲的分类1家长式2发展式3任务式4转型式

舒勒的分类1积累型战略2效用型战略3)协调型战略


考点 11:激励的基本原则

目标结合原则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引导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明确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按需激励原则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