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学这个大世界中,诗歌与小说相比较,篇幅非常小,但是在艺术效果上却丝毫不亚于小说能带给人的震撼。而月和夜恰是我们再学习阅读诗歌过程中经常接触的景物,不管是我国还是德国诗人都热衷于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月夜,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使读者产生或产生共鸣,或产生联想。诗人通过撰写诗歌把原本无法言传的意境表达的恰到好处。
本题选取了两首以“月夜”为题的诗歌:德国浪漫派诗人约瑟夫-封-艾兴多夫的《月夜》与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旨在比较它们在各个层面上的异同点。虽然两位诗人地域相隔几千公里,生活的时间也相差了一千多年,但在两首作为“月夜”的主题相同的诗歌中,也蕴含了部分极具相似的情感和环境,并同样在两国的文化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但是纵观整首诗结合诗人生平背景可以发现诗人拥有截然不同的心态。
关键字:诗歌;月夜;杜甫;艾兴多夫;时代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